囚鸟(1)
人只有在彻底失去的时候,才会入骨地怀想曾经有过的美好,从前的片段则如影随形,时刻在脑中浮现。这时候,我们都禁不住要问自己,如此放不下,究竟是爱上了怀旧的情调,还是过往真的值得悼念?有人说,一个过于怀旧的人,并不一定是因为过去多么灿烂,而是他不能安于现状。人世纷纷扰扰,谁又能说自己有足够的力量,可以抵御万千风尘。当你无法接受陌生的风景,不能适应崭新的生活,就必然会怀念曾经熟悉而温暖的事物。
一个看似强大的人,其实他的内心却是薄冰筑的城墙,遇火则化,一推即倒。一个看似柔弱的人,他的内心却是用一砖一瓦细致堆砌而成,简单平实,坚硬牢固。然而这一切,皆源于人生的际遇,倘若岁月旅途上平稳顺畅,心中的伤痕则少,不至于脆弱不堪。若是命运一波三折,其心必然千疮百孔,到那时,任你如何去缝合补救,也无法拼凑到最初的模样。
这世间有些事可以后悔,有些事连后悔的资格都没有。就好比仓央嘉措,当他每日背诵乏味的经文,手持木讷的佛珠,闻着同一种檀香,他的内心深处一定会悔不当初。可是他有后悔的资格吗?当年他被使者接进布达拉宫,根本就无从选择,因为他被命定为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此生就只能为前世而活。无论他是否愿意,他都必须接受坐床典礼,接受这份至尊无上的荣耀。如果他也曾有过喜悦,那是因为一个十五岁的少年,还有着一颗稚嫩的心。突如其来的命运变更,让他没有时间去思考这究竟是一种荣宠还是缺憾。
这是上苍赏赐给他的礼物,一份不可抗拒,却沉重如山的礼物。没有人问过他是否背负得起,来到这世上,他注定成为传奇。当他坐在布达拉宫的佛床上,坐立不安地诵经,参禅,心中却随着窗外悠然踱步的清风飘去了远方。那个曾经叫做故乡的偏远小村,给过他忘乎所以的快乐,却给不起他一个安稳平淡的归宿。他的归宿是哪?他肉身的归宿一定是布达拉宫,可是心灵的归宿,却是那个叫门隅的山村。
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信仰,这信仰未必是宗教,你可以信仰一棵树,信仰一株草,信仰一只羊,还可以信仰爱情。如果让仓央嘉措选择,我想他会选择一辈子守着一间简陋的小屋,守着自己的爱人,和他一直喜欢的自然风物。尽管,他内心深处也崇尚佛教,喜读经文,但这些却不能成为生活的全部,只能当作是一种点缀。他的生命注定是残缺的,因为他被情爱这温柔的枷锁捆缚,想要挣脱,此生怕是不能。
在此之前,没有人告诉他,一个淳朴浪漫的门巴族人不能拥有爱情。当他情窦初开,与邻村女孩互相爱慕的时候,为什么没有人告诉他,他今生注定没有圆满的婚姻。仓央嘉措,这个住在布达拉宫的活佛,发出悲哀的感叹:“如果今生将永远囚禁在这座华丽的宫殿里,那么请将我交还给前世,或许我还可以再选择一次,再经受一次转世轮回。”难道他不知道,转世轮回早已在三生石上写好,走过岁月的忘川,谁也不能选择自己未来的命运。
芨芨草上的白霜
还有寒风的使者
就是它们两个
拆散了蜂儿和花朵
天鹅流连池沼
想多停留一会
可那湖面结了冰
叫我意冷心灰
这个春天,拉萨的春天,仓央嘉措在温柔的春风里,闻到绿草淡淡的清香,看到白云悠闲地漫过窗前。这些自然风物,又撩起了他心中对故乡无限的渴望。都说佛是万能的,可以把人世间的一切看得明明白白,可如今的仓央嘉措,被称为活佛,为何连自己的人生都无法打理?思念如野草在心底疯长,让他不知所措。没有人真正知晓他的心事,他期待黄昏,期待夜色的到来,那时候,尽管寂寥,那简短的时光却真正属于自己。
囚鸟(2)
白日里,仓央嘉措刻苦地学习经文,不敢有丝毫的怠慢。只有在夜深之时,整座宫殿安静下来,他才敢取出笔墨,悄写情诗。人就是如此,当你拥有的时候,或许会觉得一切并不是那么重要。失去之后,却是日思夜想,期待有一天可以将遗落的珍宝夺回。多么矛盾,但不知从何时开始,我们已经恋上这样的矛盾,愿意与一些莫名的情绪纠缠不休。
我往有道的喇嘛面前
求他指我一条明路
只因不能回心转意
又失足到爱人那里去了
我默想喇嘛底脸儿
心中却不能显现
我不想爱人底脸儿
心中却清楚地看见
写成的黑色字迹
已被水和雨滴消灭
未曾写出的心迹
虽要拭去也无从
尽管如此,仓央嘉措也并非对权力无动于衷。在这座伟大的宫殿,他是活佛,本该拥有至尊地位和王者风流,主宰万民苍生。可如今在这偌大的空间里,他连说话的资格都没有。他渴望三年时光早些过去,自己可以主持政事,在这威严的大殿里,发出属于他的声音。不是仓央嘉措贪恋权贵,在已经不能更改的局势里,他唯有低头屈服。既然回不到从前,他亦不可以沉沦于现在,他是活佛,就应当遵从活佛的方式生存下去。
所以,这三年来,仓央嘉措尽管忘不了过去美妙的流光,忘不了青梅竹马的情人,但他亦活得清醒。他深刻地懂得,唯有学业修成,第巴桑结嘉措才会将西藏的政权交付给他。三年囚鸟般的生活,让他感觉自己身上尚存的灵性在渐次消失,往日对生活的激情也悄然淡去。仓央嘉措就像是一棵枯草,需要阳光和雨露的浸润,才可以重生。是的,他渴望重生,渴望真正坐上高高的佛床,在大殿里和众僧议事,听到万民的声音,用自己的力量,为他们解难排忧。
花开季节过了
玉蜂可别惆怅
相恋的缘分尽了
我也并不悲伤
如果缘分真的尽了,亦不要过分地悲伤。就将记忆埋在心底,在无人的时候,独自沉思,想象曾经美好地相处过,只是短暂得如同一场花开。花错过了开放的季节,还会有来年,他错过的缘分,还可以重来吗?不能再去想了,一个人过多地耽于昨天是自苦。倘若此生仓央嘉措都不能离开布达拉宫,那么他唯一的出路,就是解脱自己。红尘与佛界,隔着的是一道悬崖,是一条河流,他要么纵身一跃,要么就是乘舟渡河。
只是,仓央嘉措总算熬过了三年,三年的艰辛,三年的束缚,他是否该破茧而出?做一只自在美丽的蝴蝶,在百花丛中,骄傲地翩跹起舞。哪怕是一朵浮云,无根无蒂,至少也可以海阔天空。十八岁,终于盼来了十八岁,这是达赖喇嘛亲政的年纪。十八岁的仓央嘉措,已经从一个俊朗的少年长成一个睿智的青年,诵经念佛三年,让他脱去了草原的野性,拥有了深邃的学识。
可为什么,桑结嘉措迟迟不肯将权杖交至他手上?坐在布达拉宫的佛床上,尽管每天有人匍匐在他脚下,可是他一如既往,没有丝毫执政的权力。他依旧是桑结嘉措摆布的棋子,比之从前,更加懦弱,更加束手无策。难道是纷繁的政事让桑结嘉措忙得忘了吗?他怎么可以忘记?三年的忍耐,三年的修炼,说忘了就这么一笔勾销吗?
不,桑结嘉措并没有忘,假如他真的忘了,仓央嘉措应该还是关在屋子里习经诵佛,而不能坐在大殿之上,倾听僧众的朝拜。这一切不过是假象,因为桑结嘉措会在背后假装与仓央嘉措商议政事,事实上,决策权仍旧掌握在桑结嘉措的手中。并且他时不时还会提到还权于他的话题,只是每当仓央嘉措翘首以盼,最终都以失望告终。
囚鸟(3)
年轻的仓央嘉措,不知道该向谁讨一个说法。看着拈花一笑的佛,他亦笑了,只是他笑得隐忍,笑得无奈,笑得全然没有佛者的从容与平和。他是布达拉宫的王者,只是在无人问津的舞台,独自导演着一场悲喜无常的戏。
问佛
这世上,的确有太多阴差阳错的故事,许多错过,许多擦肩,让人啼笑皆非。很多人喜欢为自己安排好行程,将想要做的事,都记载于人生的书页里。可世事千变万化,过程或许尚能预测,结局却总是出乎意料。于是我们不断地删改情节,不断地委曲求全,到最后,想象与真实之间有着天渊之别。
布达拉宫,一座属于西藏高原上华丽的宫殿,一座人间浓墨重彩的舞台。多少转世灵童,在那里抹去过往,将情怀更改。然而不是你依从了谁,谁就会让你如愿以偿。仓央嘉措用三年的时间,想换取以为理所当然属于他的权杖,终究也只是如水中泡影,转瞬即逝。好比我们想方设法要喝一杯茶,可因为等待的时间太长,捧在手中已经凉却,喝下去已不是那般滋味。但这样,至少我们还闻到茶的芬芳,而仓央嘉措,坐在空旷幽深的宫殿里,感受到的则是无边的寂寥与无奈。
有人说,仓央嘉措是幸运的。如今想来,他的确比以往几代的达赖喇嘛要幸运。那些转世灵童,自小就要接受正规的佛教学习,他们何曾有过无忧的童年、浪漫的时光。而仓央嘉措,十五年来对自己的身份毫不知情,他在没有任何压力与负担中度过人生最纯美的光阴。十五年,多么漫长,用十五年的快乐,交换未来岁月的身不由己,他是值得的。
然而没有谁规定,仓央嘉措就该满足,就该为自己幸福的过去付出代价。纵然他在布达拉宫里,苦修三年,也无法弥补曾经错失的机缘。从第巴桑结嘉措打算对五世达赖的死匿不发丧的时候开始,仓央嘉措就失去了成为六世达赖的最好时机。桑结嘉措怎么舍得将掌控数十年的政权轻易让出?给一个在民间疯野了十五年的孩子,他真的放心吗?尽管如今仓央嘉措有了三年修炼的成果,对桑结嘉措来说,还远不够他心中的标准。五世达赖罗桑嘉措的雄韬伟略,在他心中已经根深蒂固,那些非凡的成就,又岂是仓央嘉措所能取代的?
所以,纵算仓央嘉措望穿秋水,桑结嘉措也始终没有将那根代表王者的权杖交至他手上。仓央嘉措在等待和隐忍中,又煎熬地度过了两年。这两年,他极力让自己心平气和地对待每件事、每个人。这两年,他让自己彻底地沉浸在浩瀚的佛法里,几乎要忘记曾经年少的一切。不是忘记,应该是完好地将从前包裹起来,尘封在内心一个不能轻易碰触到的角落里珍藏。尽管有些辛苦,但他做到了,佛经让他的心湖渐渐平静。他告诉自己,在无力还击的时候,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忍。
人间事真是阴晴难料,悲喜无常,仓央嘉措极力让自己在等待中平静,却还是被一个突如其来的消息,伤得无以复加。母亲和邻里从遥远的门隅来看他,给仓央嘉措带来了恍如隔世的惊喜,同时也带来了一个令他悲伤不已的消息。这则消息,彻底粉碎了这些年来他坚定不移的信念。自从离开门隅,仓央嘉措被关在布达拉宫这美丽的牢笼里,只依靠着从前美好的回忆度日。无数个午夜梦回,他都幻想自己和心爱的姑娘在月光下的草滩私会,诉说温柔的话语,梦里他闻着她芬芳的气息,看着她甜美的微笑。
囚鸟(4)
我在尘世邂逅的姑娘
虽立下海誓山盟
却像花蛇盘的结儿
没碰它就自动开啦
渡船虽没有心
马头却向后看我
没有信义的爱人
已不回头看我
姑娘不是妈妈所生
莫非桃树上长的
为什么你的爱情
比桃花谢得还快
这个梦,就这样被残忍地惊醒,甚至不给他任何喘息的机会。那个与他海誓山盟的门巴族姑娘,已经披上嫁衣做了别人的新娘。仓央嘉措的心被这则消息彻底击碎,往日的欢情历历在目,许下的誓言还环绕在耳边,为何转眼一切就暗自更换?难道誓言就真的轻如薄纸?难道人心就真的如此易变?他苦苦痴守的爱情,在她那里,就真的那样微不足道么?
热恋着自己的情人
被别人娶去作妻子了
相思折磨得我
已经身瘦肉消
野马跑到山上
可用套索捉住
情人一旦变心
神力也难捉住
或许我们该为那个门巴族的女孩抱怨不公了,仓央嘉措当年急促地离去,甚至连一句道别的话语都来不及说。待女孩得知他是转世灵童之后,知晓他们此生相见无期,应该是哭得肝肠寸断。几年来,他们彼此音信全无,只能守着过往温馨的片段疗伤。明知道是一场没有结局的等待,可她依然痴守在离别时的路口,欺骗自己或许会有奇迹发生。然而她的痴情,换来的是众人异样的目光,是家人残忍的指责。当诸多与她年龄相仿的女孩纷纷出嫁时,她想尽一切办法编排出的理由是那么苍白无力。
仓央嘉措真的错怪了她,她用自己的决绝坚持到最后。尽管门巴族人淳朴厚道,但是他们亦不会容忍一位年轻姑娘,为一场无期的约定,作痴傻的等待。无论她有多少青春可以浪费,亦无法与滔滔不尽的时光比拼。倘若仓央嘉措设身处地为她着想,定会后悔自己写下这样残忍的诗句。若说辜负,是他背离于先,虽有苦衷,终究还是他有负于她。自从他住进了布达拉宫,意味着所有的誓言都将化作灰烬,他再也没有资格拥有爱情,更无资格去怪怨那个无辜的女子变心嫁作他人妇。
只要仓央嘉措闭目冥想,就可以见到心爱姑娘的凄凉处境,她在绝望中等待,最后熬不过众人的指责,含泪披上嫁衣,做了别人的新娘。这一生,她还怎么能拥有真正的幸福?一段初恋葬在心底,每一年,思念都会随着春草蔓延,她的魂灵注定为他不安。假若她读到仓央嘉措的诗章,又该会怎样痛哭流涕?也许我们不该怪怨谁,那薄浅的缘分已经令他们痛心疾首,又如何忍心作出伤情的指责。
这该是仓央嘉措最落拓,最痛心的时候。五年的傀儡生涯,令他亲政的理想破灭,如今又尝尽失恋的锥心之痛,令他心灰意冷。悲痛欲绝的年轻活佛,无法静下心来思考一切。他不知道,那时候西藏的政局还在风中飘摇,拉藏汗的野心,让第巴桑结嘉措不敢有丝毫的怠慢。纵然不受权力欲望的驱使,桑结嘉措也不敢将政权轻易交给一个涉世未深、不曾参政的孩子。仓央嘉措如何明白,政治斗争远胜过情感斗争的激烈,一场厮杀会带来惨绝人寰的伤害,会使得生灵涂炭。情感的伤害虽是人间炼狱,但是个人与众生相比,就显得太渺小了。
佛家信因果,难道仓央嘉措今日遭遇的一切,是他曾经种下的因,该受的果吗?几年来,他的人生有了沧海桑田的变化,这难道就是活佛必须承受的苦痛,必须付出的代价吗?如果是,他无话可说,就当作是此生的福报吧。希望历过此劫,以后的日子,可以海阔天空。只是他依旧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绝望,因为他枉做活佛,莫说拯救世人,就连自己都解脱不了。
过往的誓言,都成了虚空。昨天的故事,也已结束。仓央嘉措应该明白,荣枯无意,聚散随缘。只是当他站在时光的水岸,看浮世倒影,依旧感慨万千。人生,其实就是一本无字经书,仓央嘉措修炼了多年,亦读不懂、参不透。无奈之际,他只好向佛,发出迷惘又情深的追问。
渡口
对于任何一个信缘的人来说,都会明白,世间的情缘,是该聚的聚,该散的散,缘分尽时,一刻也不会停留。有时候人与人之间的缘分,不如一株草,草尚可经历春荣秋枯,而浅薄的缘,则短如春梦。是的,就如同做了一场梦,梦醒之后,你伫立在凉风的窗前,发觉自己又回到生命的最初,一无所有。只是这样的一无所有,是否还清白?还洁净?
台湾作家席慕容曾有一首诗,《渡口》。
让我与你握别,
再轻轻抽出我的手。
知道思念从此生根,
浮云白日,
山川庄严温柔。
让我与你握别,
再轻轻抽出我的手。
年华从此停顿,
热泪在心中汇成河流。
是那样万般无奈的凝视,
渡口旁找不到一朵可以相送的花。
就把祝福别在襟上吧。
而明日,明日又隔天涯……
席慕容的渡口,是离别的渡口,充满了眷眷柔情与依依别意。这些年,不知道感动了多少为爱痴心不改的人。也不知从何时开始,我喜欢了渡口,人生的渡口,岁月的渡口。过往的船只从这里出发,又从远方归回这里。所以,相逢也是渡口,离别也是渡口,缘起也是渡口,缘灭还是渡口。渡口两个字,蕴藏了太多的人生况味、离合聚散。我的渡口,应该是清淡的,不会有许多来往的过客,只偶尔有伶仃的人,打这儿经过,云淡风轻。
我想起仓央嘉措的渡口,亦是离别。当他得知心爱的姑娘嫁作他人妇时,他本就支离破碎的心,更是碾碎成灰了。其实当年他被带进了布达拉宫,就意味着他们的缘分彻底结束,意味着他们之间从此注定天各一方。那个秋天是人生离别的渡口,一个为了前世的宿债远赴天涯,一个为了没有结局的约定虚无等待。仓央嘉措是布达拉宫的王,是一个没有王后的王。爱情在这座华丽的宫殿里,已成为一场久远的传说。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拥有过,当五世达赖重修布达拉宫后,这里就成了没有男欢女爱、远离颠倒梦想的菩提道场。
这一切对仓央嘉措来说,真的太迟了,都说情爱是毒,他已中毒太深。倘若从来不曾开始过,倘若在不知人事时他就被带进布达拉宫苦读经文,也许他就是一位不懂情爱,没有欲求的喇嘛了。在我们的印象里,总觉得佛是无情的,因为他不能有情,不能落泪。可佛若真的无情,又何来悲悯之心度化众生?佛家有太多的清规戒律,难道守着清规,归隐深山禅林,不问世间万事,就是得道,就是慈悲吗?而一个贪恋情爱,吃了酒肉的僧者,在红尘深处传扬佛法,就成了罪恶?
这世间让人疑惑的事太多,我们无法克制自己的欲望,又为何要去责怪别人的贪嗔痴恋?难道佛就该彻底无私,佛就该为芸芸众生而活吗?如果仓央嘉措不是转世灵童,他的人生将会是另一番景象,在那个属于他的狭小空间里,平淡安宁,无声无息。没有如果,他既然坐在布达拉宫高高的佛床上,就该为至尊的荣耀付出代价。他受到惊扰了,受到俗世的惊扰,受到情感的惊扰,所以他不快乐,所以会写下这样无奈的诗句。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忘。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假如这世界,谁也不知道谁,也许就真的安静无声了。只是那样的岑寂,还算是烟火人间吗?仓央嘉措说不相见、不相知,但任何一个生存在凡尘的人,都不可能做到不相遇、不相欠。想起纳兰容若的诗,“人生若只如初见”。每个人都在期待人与人之间的邂逅,最初都是那样的美好,那样的纯一。没有伤害,没有浮尘,没有深刻的爱,也没有入骨的恨。试问,这样的人生,还有滋味么?
既然落入凡尘,就该遵守凡尘的规则,不惧生死,敢爱敢恨。纵然被烟火呛得泪流满面,也要策马扬鞭,纵浪行舟,孤注一掷,不留后路。话虽如此,当你被风雨刀剑割得千疮百孔时,谁又来为你疗伤?有多少人是真正的勇者,站在风口浪尖,等待命运的裁判,等待时光来宰割。没有谁真的愿意看到生灵涂炭,血肉模糊,许多人的心都向往平和,向往安宁。所以才会追求浪漫与柔情,才会这般喜爱仓央嘉措的诗,会原谅他身为佛,仍贪恋人间情爱所犯的罪。
有人说,仓央嘉措真的是执迷不悟。整整五年的时间,苦读经文,参悟佛法,却依旧避不过这场浩荡的情劫。他的诗让人们证实了他情僧的身份,在整个修佛的过程中,他始终不忘的是红粉佳人。也有人说,这才是真正的仓央嘉措,一个至情至性的人,深入红尘的人,才可以修炼成佛。佛不是一个虚无,佛亦是人的化身,因为参透世间一切,才置身事外,悠然于云端之上。也许仓央嘉措在修行的过程中,必须要经历情劫,才可以成佛,一个在婆娑世界里,度化众生的佛。
我们很想知道,失恋之后的仓央嘉措,究竟会重新选择怎样的一种生活方式。他会不会从情感的泥淖里走出来,从第巴桑结嘉措的手中夺回权杖,以他西藏政教的首领地位,开始真正执掌政教大权?又或者是,从此安分守己地听命于如来,在布达拉宫静心参禅?显然这一切都没有,他的性情,已经注定了他今后的人生。就像是一场戏,在开始的时候,我们就可以预测到结局。尽管如此,没有多少人可以平心静气地品味过程,我们的心情依旧会随情节而跳跃波动。
其实当时西藏的政局一片混乱,而仓央嘉措却沉浸在个人悲伤的情绪里无法自拔。对于仓央嘉措来说,他并不在乎权势,甚至不在乎他六世达赖喇嘛的地位。然而这不意味他对众生没有丝毫的奉献与教化,只是他所选择的方式不同。他用真诚和慈悲的情感让世人感受到,佛法不是高不可及,禅不只是为了超度自己、修炼来世。今生我们的心已经够浮躁了,需要他充满灵性和柔情的诗歌来净化,只有今世得到解脱,才会有来世的轮回。
他毕竟是仓央嘉措,权欲与爱情,他选择后者。对于向往精神世界的人来说,爱情是极致的奢侈品,真正可以拥有的人不多,更何况是一个不能沾染人间情爱的活佛。明知如此,他依旧孤傲地走下去,看似漫无目的,恣意轻扬,但他的心,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就算他的世界是风霜雨雪,我们这些迷恋上他的情诗的人,又有什么理由选择半途放弃?
人只有在彻底失去的时候,才会入骨地怀想曾经有过的美好,从前的片段则如影随形,时刻在脑中浮现。这时候,我们都禁不住要问自己,如此放不下,究竟是爱上了怀旧的情调,还是过往真的值得悼念?有人说,一个过于怀旧的人,并不一定是因为过去多么灿烂,而是他不能安于现状。人世纷纷扰扰,谁又能说自己有足够的力量,可以抵御万千风尘。当你无法接受陌生的风景,不能适应崭新的生活,就必然会怀念曾经熟悉而温暖的事物。
一个看似强大的人,其实他的内心却是薄冰筑的城墙,遇火则化,一推即倒。一个看似柔弱的人,他的内心却是用一砖一瓦细致堆砌而成,简单平实,坚硬牢固。然而这一切,皆源于人生的际遇,倘若岁月旅途上平稳顺畅,心中的伤痕则少,不至于脆弱不堪。若是命运一波三折,其心必然千疮百孔,到那时,任你如何去缝合补救,也无法拼凑到最初的模样。
这世间有些事可以后悔,有些事连后悔的资格都没有。就好比仓央嘉措,当他每日背诵乏味的经文,手持木讷的佛珠,闻着同一种檀香,他的内心深处一定会悔不当初。可是他有后悔的资格吗?当年他被使者接进布达拉宫,根本就无从选择,因为他被命定为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此生就只能为前世而活。无论他是否愿意,他都必须接受坐床典礼,接受这份至尊无上的荣耀。如果他也曾有过喜悦,那是因为一个十五岁的少年,还有着一颗稚嫩的心。突如其来的命运变更,让他没有时间去思考这究竟是一种荣宠还是缺憾。
这是上苍赏赐给他的礼物,一份不可抗拒,却沉重如山的礼物。没有人问过他是否背负得起,来到这世上,他注定成为传奇。当他坐在布达拉宫的佛床上,坐立不安地诵经,参禅,心中却随着窗外悠然踱步的清风飘去了远方。那个曾经叫做故乡的偏远小村,给过他忘乎所以的快乐,却给不起他一个安稳平淡的归宿。他的归宿是哪?他肉身的归宿一定是布达拉宫,可是心灵的归宿,却是那个叫门隅的山村。
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信仰,这信仰未必是宗教,你可以信仰一棵树,信仰一株草,信仰一只羊,还可以信仰爱情。如果让仓央嘉措选择,我想他会选择一辈子守着一间简陋的小屋,守着自己的爱人,和他一直喜欢的自然风物。尽管,他内心深处也崇尚佛教,喜读经文,但这些却不能成为生活的全部,只能当作是一种点缀。他的生命注定是残缺的,因为他被情爱这温柔的枷锁捆缚,想要挣脱,此生怕是不能。
在此之前,没有人告诉他,一个淳朴浪漫的门巴族人不能拥有爱情。当他情窦初开,与邻村女孩互相爱慕的时候,为什么没有人告诉他,他今生注定没有圆满的婚姻。仓央嘉措,这个住在布达拉宫的活佛,发出悲哀的感叹:“如果今生将永远囚禁在这座华丽的宫殿里,那么请将我交还给前世,或许我还可以再选择一次,再经受一次转世轮回。”难道他不知道,转世轮回早已在三生石上写好,走过岁月的忘川,谁也不能选择自己未来的命运。
芨芨草上的白霜
还有寒风的使者
就是它们两个
拆散了蜂儿和花朵
天鹅流连池沼
想多停留一会
可那湖面结了冰
叫我意冷心灰
这个春天,拉萨的春天,仓央嘉措在温柔的春风里,闻到绿草淡淡的清香,看到白云悠闲地漫过窗前。这些自然风物,又撩起了他心中对故乡无限的渴望。都说佛是万能的,可以把人世间的一切看得明明白白,可如今的仓央嘉措,被称为活佛,为何连自己的人生都无法打理?思念如野草在心底疯长,让他不知所措。没有人真正知晓他的心事,他期待黄昏,期待夜色的到来,那时候,尽管寂寥,那简短的时光却真正属于自己。
囚鸟(2)
白日里,仓央嘉措刻苦地学习经文,不敢有丝毫的怠慢。只有在夜深之时,整座宫殿安静下来,他才敢取出笔墨,悄写情诗。人就是如此,当你拥有的时候,或许会觉得一切并不是那么重要。失去之后,却是日思夜想,期待有一天可以将遗落的珍宝夺回。多么矛盾,但不知从何时开始,我们已经恋上这样的矛盾,愿意与一些莫名的情绪纠缠不休。
我往有道的喇嘛面前
求他指我一条明路
只因不能回心转意
又失足到爱人那里去了
我默想喇嘛底脸儿
心中却不能显现
我不想爱人底脸儿
心中却清楚地看见
写成的黑色字迹
已被水和雨滴消灭
未曾写出的心迹
虽要拭去也无从
尽管如此,仓央嘉措也并非对权力无动于衷。在这座伟大的宫殿,他是活佛,本该拥有至尊地位和王者风流,主宰万民苍生。可如今在这偌大的空间里,他连说话的资格都没有。他渴望三年时光早些过去,自己可以主持政事,在这威严的大殿里,发出属于他的声音。不是仓央嘉措贪恋权贵,在已经不能更改的局势里,他唯有低头屈服。既然回不到从前,他亦不可以沉沦于现在,他是活佛,就应当遵从活佛的方式生存下去。
所以,这三年来,仓央嘉措尽管忘不了过去美妙的流光,忘不了青梅竹马的情人,但他亦活得清醒。他深刻地懂得,唯有学业修成,第巴桑结嘉措才会将西藏的政权交付给他。三年囚鸟般的生活,让他感觉自己身上尚存的灵性在渐次消失,往日对生活的激情也悄然淡去。仓央嘉措就像是一棵枯草,需要阳光和雨露的浸润,才可以重生。是的,他渴望重生,渴望真正坐上高高的佛床,在大殿里和众僧议事,听到万民的声音,用自己的力量,为他们解难排忧。
花开季节过了
玉蜂可别惆怅
相恋的缘分尽了
我也并不悲伤
如果缘分真的尽了,亦不要过分地悲伤。就将记忆埋在心底,在无人的时候,独自沉思,想象曾经美好地相处过,只是短暂得如同一场花开。花错过了开放的季节,还会有来年,他错过的缘分,还可以重来吗?不能再去想了,一个人过多地耽于昨天是自苦。倘若此生仓央嘉措都不能离开布达拉宫,那么他唯一的出路,就是解脱自己。红尘与佛界,隔着的是一道悬崖,是一条河流,他要么纵身一跃,要么就是乘舟渡河。
只是,仓央嘉措总算熬过了三年,三年的艰辛,三年的束缚,他是否该破茧而出?做一只自在美丽的蝴蝶,在百花丛中,骄傲地翩跹起舞。哪怕是一朵浮云,无根无蒂,至少也可以海阔天空。十八岁,终于盼来了十八岁,这是达赖喇嘛亲政的年纪。十八岁的仓央嘉措,已经从一个俊朗的少年长成一个睿智的青年,诵经念佛三年,让他脱去了草原的野性,拥有了深邃的学识。
可为什么,桑结嘉措迟迟不肯将权杖交至他手上?坐在布达拉宫的佛床上,尽管每天有人匍匐在他脚下,可是他一如既往,没有丝毫执政的权力。他依旧是桑结嘉措摆布的棋子,比之从前,更加懦弱,更加束手无策。难道是纷繁的政事让桑结嘉措忙得忘了吗?他怎么可以忘记?三年的忍耐,三年的修炼,说忘了就这么一笔勾销吗?
不,桑结嘉措并没有忘,假如他真的忘了,仓央嘉措应该还是关在屋子里习经诵佛,而不能坐在大殿之上,倾听僧众的朝拜。这一切不过是假象,因为桑结嘉措会在背后假装与仓央嘉措商议政事,事实上,决策权仍旧掌握在桑结嘉措的手中。并且他时不时还会提到还权于他的话题,只是每当仓央嘉措翘首以盼,最终都以失望告终。
囚鸟(3)
年轻的仓央嘉措,不知道该向谁讨一个说法。看着拈花一笑的佛,他亦笑了,只是他笑得隐忍,笑得无奈,笑得全然没有佛者的从容与平和。他是布达拉宫的王者,只是在无人问津的舞台,独自导演着一场悲喜无常的戏。
问佛
这世上,的确有太多阴差阳错的故事,许多错过,许多擦肩,让人啼笑皆非。很多人喜欢为自己安排好行程,将想要做的事,都记载于人生的书页里。可世事千变万化,过程或许尚能预测,结局却总是出乎意料。于是我们不断地删改情节,不断地委曲求全,到最后,想象与真实之间有着天渊之别。
布达拉宫,一座属于西藏高原上华丽的宫殿,一座人间浓墨重彩的舞台。多少转世灵童,在那里抹去过往,将情怀更改。然而不是你依从了谁,谁就会让你如愿以偿。仓央嘉措用三年的时间,想换取以为理所当然属于他的权杖,终究也只是如水中泡影,转瞬即逝。好比我们想方设法要喝一杯茶,可因为等待的时间太长,捧在手中已经凉却,喝下去已不是那般滋味。但这样,至少我们还闻到茶的芬芳,而仓央嘉措,坐在空旷幽深的宫殿里,感受到的则是无边的寂寥与无奈。
有人说,仓央嘉措是幸运的。如今想来,他的确比以往几代的达赖喇嘛要幸运。那些转世灵童,自小就要接受正规的佛教学习,他们何曾有过无忧的童年、浪漫的时光。而仓央嘉措,十五年来对自己的身份毫不知情,他在没有任何压力与负担中度过人生最纯美的光阴。十五年,多么漫长,用十五年的快乐,交换未来岁月的身不由己,他是值得的。
然而没有谁规定,仓央嘉措就该满足,就该为自己幸福的过去付出代价。纵然他在布达拉宫里,苦修三年,也无法弥补曾经错失的机缘。从第巴桑结嘉措打算对五世达赖的死匿不发丧的时候开始,仓央嘉措就失去了成为六世达赖的最好时机。桑结嘉措怎么舍得将掌控数十年的政权轻易让出?给一个在民间疯野了十五年的孩子,他真的放心吗?尽管如今仓央嘉措有了三年修炼的成果,对桑结嘉措来说,还远不够他心中的标准。五世达赖罗桑嘉措的雄韬伟略,在他心中已经根深蒂固,那些非凡的成就,又岂是仓央嘉措所能取代的?
所以,纵算仓央嘉措望穿秋水,桑结嘉措也始终没有将那根代表王者的权杖交至他手上。仓央嘉措在等待和隐忍中,又煎熬地度过了两年。这两年,他极力让自己心平气和地对待每件事、每个人。这两年,他让自己彻底地沉浸在浩瀚的佛法里,几乎要忘记曾经年少的一切。不是忘记,应该是完好地将从前包裹起来,尘封在内心一个不能轻易碰触到的角落里珍藏。尽管有些辛苦,但他做到了,佛经让他的心湖渐渐平静。他告诉自己,在无力还击的时候,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忍。
人间事真是阴晴难料,悲喜无常,仓央嘉措极力让自己在等待中平静,却还是被一个突如其来的消息,伤得无以复加。母亲和邻里从遥远的门隅来看他,给仓央嘉措带来了恍如隔世的惊喜,同时也带来了一个令他悲伤不已的消息。这则消息,彻底粉碎了这些年来他坚定不移的信念。自从离开门隅,仓央嘉措被关在布达拉宫这美丽的牢笼里,只依靠着从前美好的回忆度日。无数个午夜梦回,他都幻想自己和心爱的姑娘在月光下的草滩私会,诉说温柔的话语,梦里他闻着她芬芳的气息,看着她甜美的微笑。
囚鸟(4)
我在尘世邂逅的姑娘
虽立下海誓山盟
却像花蛇盘的结儿
没碰它就自动开啦
渡船虽没有心
马头却向后看我
没有信义的爱人
已不回头看我
姑娘不是妈妈所生
莫非桃树上长的
为什么你的爱情
比桃花谢得还快
这个梦,就这样被残忍地惊醒,甚至不给他任何喘息的机会。那个与他海誓山盟的门巴族姑娘,已经披上嫁衣做了别人的新娘。仓央嘉措的心被这则消息彻底击碎,往日的欢情历历在目,许下的誓言还环绕在耳边,为何转眼一切就暗自更换?难道誓言就真的轻如薄纸?难道人心就真的如此易变?他苦苦痴守的爱情,在她那里,就真的那样微不足道么?
热恋着自己的情人
被别人娶去作妻子了
相思折磨得我
已经身瘦肉消
野马跑到山上
可用套索捉住
情人一旦变心
神力也难捉住
或许我们该为那个门巴族的女孩抱怨不公了,仓央嘉措当年急促地离去,甚至连一句道别的话语都来不及说。待女孩得知他是转世灵童之后,知晓他们此生相见无期,应该是哭得肝肠寸断。几年来,他们彼此音信全无,只能守着过往温馨的片段疗伤。明知道是一场没有结局的等待,可她依然痴守在离别时的路口,欺骗自己或许会有奇迹发生。然而她的痴情,换来的是众人异样的目光,是家人残忍的指责。当诸多与她年龄相仿的女孩纷纷出嫁时,她想尽一切办法编排出的理由是那么苍白无力。
仓央嘉措真的错怪了她,她用自己的决绝坚持到最后。尽管门巴族人淳朴厚道,但是他们亦不会容忍一位年轻姑娘,为一场无期的约定,作痴傻的等待。无论她有多少青春可以浪费,亦无法与滔滔不尽的时光比拼。倘若仓央嘉措设身处地为她着想,定会后悔自己写下这样残忍的诗句。若说辜负,是他背离于先,虽有苦衷,终究还是他有负于她。自从他住进了布达拉宫,意味着所有的誓言都将化作灰烬,他再也没有资格拥有爱情,更无资格去怪怨那个无辜的女子变心嫁作他人妇。
只要仓央嘉措闭目冥想,就可以见到心爱姑娘的凄凉处境,她在绝望中等待,最后熬不过众人的指责,含泪披上嫁衣,做了别人的新娘。这一生,她还怎么能拥有真正的幸福?一段初恋葬在心底,每一年,思念都会随着春草蔓延,她的魂灵注定为他不安。假若她读到仓央嘉措的诗章,又该会怎样痛哭流涕?也许我们不该怪怨谁,那薄浅的缘分已经令他们痛心疾首,又如何忍心作出伤情的指责。
这该是仓央嘉措最落拓,最痛心的时候。五年的傀儡生涯,令他亲政的理想破灭,如今又尝尽失恋的锥心之痛,令他心灰意冷。悲痛欲绝的年轻活佛,无法静下心来思考一切。他不知道,那时候西藏的政局还在风中飘摇,拉藏汗的野心,让第巴桑结嘉措不敢有丝毫的怠慢。纵然不受权力欲望的驱使,桑结嘉措也不敢将政权轻易交给一个涉世未深、不曾参政的孩子。仓央嘉措如何明白,政治斗争远胜过情感斗争的激烈,一场厮杀会带来惨绝人寰的伤害,会使得生灵涂炭。情感的伤害虽是人间炼狱,但是个人与众生相比,就显得太渺小了。
佛家信因果,难道仓央嘉措今日遭遇的一切,是他曾经种下的因,该受的果吗?几年来,他的人生有了沧海桑田的变化,这难道就是活佛必须承受的苦痛,必须付出的代价吗?如果是,他无话可说,就当作是此生的福报吧。希望历过此劫,以后的日子,可以海阔天空。只是他依旧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绝望,因为他枉做活佛,莫说拯救世人,就连自己都解脱不了。
过往的誓言,都成了虚空。昨天的故事,也已结束。仓央嘉措应该明白,荣枯无意,聚散随缘。只是当他站在时光的水岸,看浮世倒影,依旧感慨万千。人生,其实就是一本无字经书,仓央嘉措修炼了多年,亦读不懂、参不透。无奈之际,他只好向佛,发出迷惘又情深的追问。
渡口
对于任何一个信缘的人来说,都会明白,世间的情缘,是该聚的聚,该散的散,缘分尽时,一刻也不会停留。有时候人与人之间的缘分,不如一株草,草尚可经历春荣秋枯,而浅薄的缘,则短如春梦。是的,就如同做了一场梦,梦醒之后,你伫立在凉风的窗前,发觉自己又回到生命的最初,一无所有。只是这样的一无所有,是否还清白?还洁净?
台湾作家席慕容曾有一首诗,《渡口》。
让我与你握别,
再轻轻抽出我的手。
知道思念从此生根,
浮云白日,
山川庄严温柔。
让我与你握别,
再轻轻抽出我的手。
年华从此停顿,
热泪在心中汇成河流。
是那样万般无奈的凝视,
渡口旁找不到一朵可以相送的花。
就把祝福别在襟上吧。
而明日,明日又隔天涯……
席慕容的渡口,是离别的渡口,充满了眷眷柔情与依依别意。这些年,不知道感动了多少为爱痴心不改的人。也不知从何时开始,我喜欢了渡口,人生的渡口,岁月的渡口。过往的船只从这里出发,又从远方归回这里。所以,相逢也是渡口,离别也是渡口,缘起也是渡口,缘灭还是渡口。渡口两个字,蕴藏了太多的人生况味、离合聚散。我的渡口,应该是清淡的,不会有许多来往的过客,只偶尔有伶仃的人,打这儿经过,云淡风轻。
我想起仓央嘉措的渡口,亦是离别。当他得知心爱的姑娘嫁作他人妇时,他本就支离破碎的心,更是碾碎成灰了。其实当年他被带进了布达拉宫,就意味着他们的缘分彻底结束,意味着他们之间从此注定天各一方。那个秋天是人生离别的渡口,一个为了前世的宿债远赴天涯,一个为了没有结局的约定虚无等待。仓央嘉措是布达拉宫的王,是一个没有王后的王。爱情在这座华丽的宫殿里,已成为一场久远的传说。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拥有过,当五世达赖重修布达拉宫后,这里就成了没有男欢女爱、远离颠倒梦想的菩提道场。
这一切对仓央嘉措来说,真的太迟了,都说情爱是毒,他已中毒太深。倘若从来不曾开始过,倘若在不知人事时他就被带进布达拉宫苦读经文,也许他就是一位不懂情爱,没有欲求的喇嘛了。在我们的印象里,总觉得佛是无情的,因为他不能有情,不能落泪。可佛若真的无情,又何来悲悯之心度化众生?佛家有太多的清规戒律,难道守着清规,归隐深山禅林,不问世间万事,就是得道,就是慈悲吗?而一个贪恋情爱,吃了酒肉的僧者,在红尘深处传扬佛法,就成了罪恶?
这世间让人疑惑的事太多,我们无法克制自己的欲望,又为何要去责怪别人的贪嗔痴恋?难道佛就该彻底无私,佛就该为芸芸众生而活吗?如果仓央嘉措不是转世灵童,他的人生将会是另一番景象,在那个属于他的狭小空间里,平淡安宁,无声无息。没有如果,他既然坐在布达拉宫高高的佛床上,就该为至尊的荣耀付出代价。他受到惊扰了,受到俗世的惊扰,受到情感的惊扰,所以他不快乐,所以会写下这样无奈的诗句。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忘。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假如这世界,谁也不知道谁,也许就真的安静无声了。只是那样的岑寂,还算是烟火人间吗?仓央嘉措说不相见、不相知,但任何一个生存在凡尘的人,都不可能做到不相遇、不相欠。想起纳兰容若的诗,“人生若只如初见”。每个人都在期待人与人之间的邂逅,最初都是那样的美好,那样的纯一。没有伤害,没有浮尘,没有深刻的爱,也没有入骨的恨。试问,这样的人生,还有滋味么?
既然落入凡尘,就该遵守凡尘的规则,不惧生死,敢爱敢恨。纵然被烟火呛得泪流满面,也要策马扬鞭,纵浪行舟,孤注一掷,不留后路。话虽如此,当你被风雨刀剑割得千疮百孔时,谁又来为你疗伤?有多少人是真正的勇者,站在风口浪尖,等待命运的裁判,等待时光来宰割。没有谁真的愿意看到生灵涂炭,血肉模糊,许多人的心都向往平和,向往安宁。所以才会追求浪漫与柔情,才会这般喜爱仓央嘉措的诗,会原谅他身为佛,仍贪恋人间情爱所犯的罪。
有人说,仓央嘉措真的是执迷不悟。整整五年的时间,苦读经文,参悟佛法,却依旧避不过这场浩荡的情劫。他的诗让人们证实了他情僧的身份,在整个修佛的过程中,他始终不忘的是红粉佳人。也有人说,这才是真正的仓央嘉措,一个至情至性的人,深入红尘的人,才可以修炼成佛。佛不是一个虚无,佛亦是人的化身,因为参透世间一切,才置身事外,悠然于云端之上。也许仓央嘉措在修行的过程中,必须要经历情劫,才可以成佛,一个在婆娑世界里,度化众生的佛。
我们很想知道,失恋之后的仓央嘉措,究竟会重新选择怎样的一种生活方式。他会不会从情感的泥淖里走出来,从第巴桑结嘉措的手中夺回权杖,以他西藏政教的首领地位,开始真正执掌政教大权?又或者是,从此安分守己地听命于如来,在布达拉宫静心参禅?显然这一切都没有,他的性情,已经注定了他今后的人生。就像是一场戏,在开始的时候,我们就可以预测到结局。尽管如此,没有多少人可以平心静气地品味过程,我们的心情依旧会随情节而跳跃波动。
其实当时西藏的政局一片混乱,而仓央嘉措却沉浸在个人悲伤的情绪里无法自拔。对于仓央嘉措来说,他并不在乎权势,甚至不在乎他六世达赖喇嘛的地位。然而这不意味他对众生没有丝毫的奉献与教化,只是他所选择的方式不同。他用真诚和慈悲的情感让世人感受到,佛法不是高不可及,禅不只是为了超度自己、修炼来世。今生我们的心已经够浮躁了,需要他充满灵性和柔情的诗歌来净化,只有今世得到解脱,才会有来世的轮回。
他毕竟是仓央嘉措,权欲与爱情,他选择后者。对于向往精神世界的人来说,爱情是极致的奢侈品,真正可以拥有的人不多,更何况是一个不能沾染人间情爱的活佛。明知如此,他依旧孤傲地走下去,看似漫无目的,恣意轻扬,但他的心,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就算他的世界是风霜雨雪,我们这些迷恋上他的情诗的人,又有什么理由选择半途放弃?
本文地址:https://www.24fa.top/DuShu/2014-11/426.html,转载请注明24FA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