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裸条贷款”的话题,几乎成为热点新闻的“常客”,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扑面而来。近日,一则“团伙逼裸条贷女孩卖淫事件”,又一次将人们的视线拉回到“裸条贷款”的场域中,具体的“交易逻辑”,“事件进展”,或许不看报道也能脑补出来。毕竟,关于“裸条贷款”的报道,实在太多,也大同小异。
就事论事,“裸条贷款”的逻辑以及背后的团伙,本来就心怀鬼胎,想在女孩们(年轻女性)身上攫取更多利益。所以,当遇到“脑子不够用”,“涉世不深”的年轻女孩儿时,基本上就成为他(她)们(裸条贷款团伙)的猎物首选。
坦白讲,稍有“金融常识”的人都很清楚,借贷索要“抵押凭证”(产权抵押或关系联保)很正常。但是,通过“裸条”(以手持身份证的裸照为抵押)作为凭证的方式,显然就不是很正常的借贷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借贷门槛”很低廉。但是,因“利息高”,多数时候“借贷者”难以偿还。
于此,“裸条贷款”,从本质上就是“肉偿交易”的前站。这种模式的达成并不复杂,一方面地痞流氓不务正业,就想通过不正当交易,索取更多利益;一方面,年轻女性财物积累较少,但又物欲较强,就很容易促成“裸条贷款”。
说到底,在“裸条贷款”的闭环链条上,每一个环节都不怀好意。就“裸条贷款团伙”而言,无论“贷款路径”怎样发展,似乎都是“稳赚不赔”的买卖。“用钱偿还”,反正利息高,照样拿到“高回报”;“用肉偿还”,肯定敲竹杠,自然回报也不低。
总之,一入“裸贷”深似海,“悲剧”早已注定,“肉偿”才算刚刚开始。不过,对于“裸条贷款”,我们在抨击、打击的过程中,也要搞清楚它存在的根源和逻辑,以及隐藏在“肉偿交易”内的市井规则。
其一:“裸条贷款”玩的就是“道德抵押”,薅的也是“道德羊毛”。
通常而言,“裸条贷款”之所以“拍照”(裸照),是因为“裸照”属于“隐私层面”和“道德尺度”上被公认的底线。它(裸照)涉及社会层面的,圈子层面的,社交关系层面的影响。如若散播出去,很容易让个体的工作、生活、情感受到重创。
所以,从本质上讲,“裸条贷款”玩的就是“道德抵押”。但是,与此同时,在转向“肉偿交易”过程中,又成为不折不扣的薅羊毛(道德羊毛)模式。总之,成也道德,败也道德,对于认知羸弱的女孩,很容易就变成一只“肉鸡”,被各种消费。
所以,我一向认为,道德从来都不要成为把柄,也不要被交易裹挟,否则道德就会成为一把尖刀,随时随地会伸向我们的脖子,让我们不得不低头,不得不听之任之,成为道德的囚徒、奴隶,为其奔忙,任其宰割。
其二:“包养成灾”必然催生“肉体货币”的狭隘认知。
在谈“肉体交易”之前,我们先厘清一个“包养”的现象。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能理解“包养”的逻辑。但是,对“包养”却是陌生的。毕竟,“包养”不仅要有物质层面的突破,还需要有精神底线的背负。一般人来讲,好像难以承受这些。
当然,这种承受也是双向的,对于“包养者”和“被包养者”各自都有。从“包养者”层面去看,属于“情感和婚姻”之外的“性空间”拓展,反正自己有钱,可能也有合法的妻子,但因欲望等因素,就会另辟归宿,寻找自己的“异度空间”。这其中也不能说“纯交易”,毕竟也有些许感情。但是,总归不清不楚,上不了台面。
尤其,对于“被包养者”而言,大多数都是“职业情人”角色,没有正当工作,她们很清楚年轻意味着什么,也清楚衰老意味着什么。所以,“肉体”对于她们早已形同货币,越早兑现,越有价值。而这种狭隘的认知下,自然就导致“物欲原教旨主义”大行其道。
其三:“裸条贷款”是社交媒体时代的一个“坏孩子”。
互联网正在加速我们的生活,也在腐化我们的生活,而“裸条贷款”就属于社交媒体时代的一个“坏孩子”。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可能也有类似“裸条贷款”的事情发生,但是因传播媒介单一,传播成本高昂,一般这种事情难以发展壮大。
但是,当社交媒体发展到今天这样便捷的地步,人人都是媒体的情况下时,也就为“裸条贷款”的滋生提供了土壤。无论是拍照片,还是拍视频,就现在的手机而言,基本上也无障碍。甚至,在交易层面,也无地点限制。
总之,“干坏事”的成本越来越低,尤其在传播“裸照”的方式上,一个社交化的表达,就能瞬间抵达世界的各个角落。在毁掉一个人和塑造一个人的结果上,往往真的是一念之间。但是,对于“裸条贷款”来讲,我们还是希望这个“坏孩子”能被“管起来”,并被“关进笼子里”。
其四:不可控的“裸条贷款”,却映射着可控的“肉偿交易”。
“裸条贷款”时不时的冒出,也算屡禁不止,这也充分证明其中“大利可图”,要不然(裸条贷款团伙)也不会铤而走险,持续作恶。可是,就“裸条贷款”本身来讲,它也是不可控的。毕竟,“女孩们”都是活生生的人,但凡利益不平,难免会失去控制。
不过,在进入“肉偿交易”阶段后,却又会形成可控的局面。对于深陷“裸条贷款”的女孩儿们,她们深知裸照被散播的结果意味着什么。毕竟,在我们所处的环境中,人们就算能理解这是胁迫的结果,但还是对裸照的道德鄙视感很强。
这种情况下,为保住事情不败露,“女孩们”便只能“硬挺肉偿”:“拿今天赌明天”。从本质上讲,与“被包养”的逻辑差不多,甚至,很多女孩儿会走上被包养的路途,因为在不公平的交易中,她们或许真的别无选择。
所以,无论是女孩儿们的“亲近人”(父母、亲人、朋友),还是公共舆论,在面对“裸条贷款”撕破脸的情况下,一定要保护“她们”,让“她们”有勇气站出来揭发“裸贷”,对抗“裸贷”,从思想深处击碎“裸条贷款”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