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萧仲文
一篇散文1936字,50万元,每字258元……近日,一篇文章引发了争议。原来,在湖南岳阳临湘市举行“我与十三村的故事”征文比赛,湖南省作协副主席马笑泉的《十三村记》摘得特等奖,捧走50万元奖金,被称为“湖南最贵文章”。对此,有人点赞有人质疑,网友直指该文不值50万元,并提到文章有语法、标点等硬伤。(11月12日 红星新闻)
当下文坛,虚浮与贫困并存。有些文学作品,或者一味捧脚,或者一味批判,但实质是装腔作势、附庸风雅,灵魂文章难登大雅之堂,浮夸作品铜臭十足。这种风气让文学创作很势利。一篇散文1936字50万元,声名显赫的巨匠都不敢这么要。诡异的是,省作协副主席拿市级文学奖,主办方有没有捧脚的意思?获奖者有没有与民争利的味道?笔者不敢贸然断定,但除了省作协副主席外,没有主办方“入眼”的参赛选手是真的。这场作协自娱自乐的征文赛,结果确实辣眼睛。
我说文坛有虚浮之风,是因为有些文章取义粗浅,却凭作者身份涨价。文章好坏重在内涵,而文坛上一些标榜“高大上”卖弄诗情画意的文章,立意陈腐内涵浮夸,却因为作者身份地位、商业炒作而被膜拜。过分的是,有的人把稀疏平常的几句话敲个回车键就当诗词用,和书法界“丑书”有异曲同工之妙,颠覆饱读诗书正经文化人的三观,作协圈“文人”之间溜须拍马、矫揉造作让人唏嘘。文坛权贵卖弄风骚,令文风堕落,文气沾惹尘俗。
我说文坛有贫困之忧,是因为文坛大师在流浪,小丑在殿堂。有的作协主席拿打油诗当千古奇文,有的作协主席“高高在上”要求会员转发文章点赞。更奇葩的是,有的作协主席平淡拙文动辄几十万元,与其称他“作协主席”,不如说他“作邪主席”。附庸风雅、追名逐利的作协圈,带歪文艺的审美,腐蚀文化的素雅。荒唐的是,只要有利可图,有的作协主席即使自知身份特殊,市县级赛事一样参加,真是哪里有铜臭味道,哪里就有铜臭文章。比如,征文比赛作协主席亲自操刀并获得最佳奖励,这是后继断层的表现,岂不是贫困之忧?
书读千遍其义自现,人阅万事世道自明。如今作协把持的文坛,官僚主义、附庸风雅带盛行,让文坛陷入恶性循环不能自拔,不仅有些作家作品毁三观,而且传统文风存活越发艰难。在作协圈捞金数银时,寄望文坛“流浪者”高扬批评的武器,唤醒文化圈的良知,祈愿淳朴的文章、斯文的文人和阔别的文风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