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蓬国
据石家庄市灵寿县甄朱乐村村民们反映,村路硬底化有倾向。记者走访调查了解到,甄朱乐村紧邻东环村路的街巷是硬化比较集中的区域,总共有10条。其中有5条硬化,5条没有硬化。对于已经硬化的5条街巷,村民私下称之为“干部巷”,因为这些巷子里住的都是村干部。与硬化相对集中的“干部巷”相比,一些区域却找不到一条硬化的街巷。对于“干部巷”,甄朱乐村村支书高瑞雪说,在他就任村支书前就形成了,主要原因是当时的资金紧张,做不到路面硬化户户通。(11月28日河北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
有干部住的地方才修路,“干部巷”让群众堵心,令群众心寒。我以为,奇葩的“干部巷”不是“创新”,而言,而是对干群关系的“创伤”,造成彼此感情的隔阂。
作为村干部,应该密切联系群众,才能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如果村干部不关心群众,不站在群众的立场考虑问题,不急群众之所急,不思群众之所思,对群众有强烈意见的事,还要不顾群众反对去做,做错了也不改正,而对群众急切期盼的事反而漠不关心,那么,就会失去民心,产生民怨。
对广大村民来说,他们接触最多的“官”就是村干部,在他们心中,村干部的形象就代表政府的形象。如果村干部不是为群众谋幸福,而是首先照顾干部的利益,试问,又将如何取信于民?这种与群众路线、初心使命背道而驰的做法,又如何赢得民心?
“干部巷”公然漠视群众利益,把干部而不是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叫群众如何相信他们会为民服务?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评价干部,主要不是听他们怎么说,而是看他们怎么做。他们是这样看干部的,也是这样看待地方政府的。
接受采访的村民愤愤不平地说:“(无论)谁当干部,根本不重视这边,不修(路)。就说没有钱啥的。沟东那边硬底化,沟西这边都没硬化,一下雨,路难走得走不了。”“干部巷”的存在,是一个巨大的讽刺,村干部只顾自己,不关心群众利益,严重地刺痛了群众的心。
另一位接受采访的村民表示:“谁不当干部,谁的街也硬化不了。罗四虽然不是村干部,但是(官)比村干部还大,他不是在乡里就是在县里(当官)。”也就是说,“干部巷”里住的不仅有村干部,还有更高级别的官员,那么,他们都“抱团取暖”,优先“享福”,置群众利益和诉求于不顾,难道不令人心寒吗?群众会不会因此认为当官的都是这样呢?
关于“干部巷”,甄朱乐村村支书高瑞雪说,在他就任村支书前就形成了,主要原因是当时的资金紧张,做不到路面硬化户户通。这分明是胡扯,因为“资金紧张”,做不到路面硬化户户通,就可以首先照顾干部,先让干部户户通,让群众户户不通?十条路有五条都是干部集中居住的地方,偏偏是这五条路都硬底化了,其他五条没有,难道不是摆明了要照顾干部、歧视群众吗?村支书为此狡辩,难道不是对群众智商的侮辱吗?
该新任村支书对记者表示:“如果我村有新到的项目,我(会)做出整体规划,通过村民代表大会,通过贴到公示栏公示,我保证我们村干部没有私心,你放心,我能保证。”也就是说,之前修“干部巷”的时候,是没有规划,没有通过村民大会,也没有公示的,否则,村民不可能同意这样做。那么,当初的不合理做法,究竟是谁决定的,是否应该查一下,给群众一个交代呢?
灵寿县青铜镇政府表示,他们也会完善监管,采取措施让今后的农村街巷硬化更加科学合理。当地镇政府工作人员接受电视采访时表示:“从我们乡镇,还要结合交通部门,如果要修路,要有一个专业的整体的科学的考量,更加科学合理地利用公共资源。”
长年以来,群众对“干部巷”意见很大,对自己所住地方没有硬底化道路很不满,媒体曝光后,当地镇政府和村干部不是立行立改,赶紧想办法给群众修路,而是畅谈未来规划,试问,这不是对群众感情的再次伤害吗?
总之,群众路线不是靠说,而是要做的。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任何漠视群众利益的做法,都严重伤害群众感情,抹黑党和政府的形象,必须得到及时和坚决的纠正。(文/李蓬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