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新闻头条,非C919首飞莫属。
从亮相到试飞的一年半时间里,为这架飞机,网上键盘侠已经鏖战好几回合了。令人惊奇的是,战役的“制高点”不在这家飞机技术指标几何,能卖多少架,而是“这架飞机究竟是自主货还是组装货”。
组装
如果像分解公式一样拆解C919,这架飞机确实是组装货。机体外壳来自中航工业各公司产品,关键部件发动机、燃料控制系统及重要的飞控软件来自美国、法国、德国。但若就此放下瓜皮散场回家,觉得C919不过尔尔,未免会错过精彩。
岛叔今天刷微博,发现一条神回复:问“发动机是国产的吗?”这个问题,就好像你家造了房子正高兴着,我蹬蹬蹬跑过去问“砖是你自己做的吗?”
其实,造一架飞机某种程度上跟造房子差不多,沙子、水泥、砖头买进门还得按图纸造。所以,房子好坏第一关键在设计,第二是建筑商不要偷工减料,第三是买来的材料得堪用。同理,从众国家采购的零件、设备相当于质量可靠的材料,C919的总体设计和总装过程都是中国公司完全掌握。不少人质疑设计在整个C919中的重要性,岛叔要先讲个小故事。
当年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很喜欢跟英国竞赛造舰,这位二世祖心里痒痒,自己也想下场走一个回合。于是他请几位著名的造船家对他的设计做鉴定。过了几周,造船家送回其设计稿并写了如下意见:“陛下,您设计的这艘军舰是一艘威力无比、坚固异常和十分美丽的军舰,称得起空前绝后.它的桅杆将是世上最高的,它的大炮射程也将是世上最远的。您设计的舰内设备会使全部乘员都会感到舒适无比。但是,这艘辉煌的战舰,看来只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只要它一下水,就会立刻沉入海底,如同一只铅铸的鸭子一般。”
所以,懂得如何运用切实可行的“理念”,比“设计专业”更重要。如果不服,日本那个“心神”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任何美好的想法如果不具备切实可操作性,那就只能是“空想”,这样的产物只适合放在博物馆里被欣赏,如果拿到现实场景下就是一场灾难。
总装
说完了设计、材料,再说说关于“建筑商”的问题:总装到底有没有技术含量?当然有。给否定答案的人相当于说人人都可以盖房子。不知道各位有多少擅长这个技能的,反正岛叔虽然天天码字“搬砖”,但要是亲自去盖了,自己还是不敢住的。
但凡一件工业品,要想保证品质可靠、标准稳定,整个组装生产过程合理高效是非常重要的。品质不可靠,如果是汽车,抛锚荒郊野外也还有救,但万米高空上飞的飞机给你补救的机会可不多。况且,天天趴窝的飞机,你肯买么?此外,产品标准稳定也很重要,别的不说,早前二战时候日本的战斗机也非常牛。然而,令日军头痛的是,发动机的活塞环,需要经验丰富的机修整备兵拿着锉刀一点点的修正。为啥,因为活塞环的工艺水平不达标。这又是一个木桶原理。
所以说,如果没有解决好生产过程,最后造出来的东西即便能飞,代价也是高成本。也许这一招放到军用飞机上还情有可原,可是C919是商用飞机,这样的高成本如何一雪上亿条裤子换一架飞机的前耻呢?而且,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我国在这方面底子薄,不管是生产、加工工艺还是品质管理都存在问题。好在几十年廉价劳动力的经验换来了解决问题的思路。
商用大飞机虽然当年吃了麦道公司合资游戏的亏,队伍差点散了,但架势终于拉开了,逐步解决上述问题也是水到渠成的事。目前,这架飞机是我们自主生产的,需要采购什么都是生产商按照我们的需求来,就好像微软目前搞架构开发,把具体的程序都交给印度外包公司一样。如果这样就说Win10是印度的,不知道微软会不会同意?
替换
至于“买材料”,确实不是小事。岛叔从来不反对追求国产化率的问题,反而一直觉得高国产率才是“中国制造”的真正绝杀技。
但这毕竟是商用飞机,不是明天拿着打仗去的军用飞机。而且,目前已经济全球化,为什么不先通过国际采购,把产品搞出来呢?一边通过实践继续提高设计和生产的水平,一边逐步解决各个分系统的国产替代率问题?更何况目前,关于发动机的国产化问题已有一个明确的时间表,其他许多分系统其实也都是以合资形式进行采购的。这都是我们玩熟的老套路了,需要担心么?
如果就为了每一个零件都国产,而让设计和生产队伍傻乎乎的坐等,显然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式。全球化的时代,如何用最低的成本获得最高效的成果才是我们的目标。
目前C919可能面对的问题是如何产业化,别忘了,C919并非在我国试飞成功就算皆大欢喜,后面还要通过美国和欧洲相关部门的认证,毕竟C919若无法飞往这两个地区,对其潜在客户的吸引力也将降低。面对西方国家主导的行业标准市场,C919很可能要迎战各种技术壁垒。这时候,国际采购零配件反倒有可能帮助C919越过这个“偏见”的门槛。
作为“中国制造2025”的标志性项目,国产大飞机今天首飞成功,首批交付使用可能要等到2020年了。如果顺利的话,到那个时候,我们的C919会实现核心技术的国产,尤其是发动机会成为真正的“中国芯”。我们期待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