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 > 阅读

消失的汽车客运站 去哪了?


在无人注意的角落,汽车客运站正在退出历史舞台。

近年来,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客运站“关停潮”。2023年10月,福州汽车南站关闭;2024年2月,湖北仙桃市汽车客运总站官方通知全线停运;2024年3月,广东湛江市联运公司东堤客运站、东莞厚街客运站、海口秀英港客运站相继停运;2024年9月,武汉傅家坡汽车客运站关停……

曾经,这些车站是城乡流动的“血管枢纽”、是城市最鲜活的脉搏。比如武汉傅家坡汽车客运站,地处武汉南一环的黄金地段,曾是国家一级AAA客运站,也曾是华中地区规模最大的专业长途汽车客运站。全盛时期线路辐射半径达1600公里,通达13个省市130个站点,工作人员达上千名。

拥挤的候车厅里混杂着方言与泡面的香气,承载了无数人的乡愁与远行,如今只剩下一座座空荡的候车厅、锈迹斑斑的站牌。其实,长途汽车客运站的衰落,早有迹可循。科技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交通方式的迭代不可避免。

据交通运输部公开数据,2012年至2023年,全国公路营业性客运量从355.7亿人次断崖式跌至110.12亿人次,缩水近70%。旅客数量下滑,直接影响到客运站的生存和运营情况。截至2022年底,全国二级以上汽车客运站有2800余个,客运业务普遍收不抵支,仅约20%通过“以商养站”方式实现盈亏平衡。

对长途汽车冲击最大的,莫过于现在四通八达的高铁动车。截至2024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16.2万公里,其中高铁里程从2012年的0.9万公里飙升至4.8万公里,覆盖90%的50万人口以上城市。

高铁350公里/小时的速度、宽敞的座位,让平均时速60公里、座椅间距不足50厘米的大巴相形见绌。一个典型的例子,2019年成都至宜宾高铁开通,两地大巴车受此冲击。为了吸引乘客,大巴票价一度从106元降至60元,比高铁二等座还便宜50元,但也没能挽回颓势。毕竟,成都至宜宾的高铁只需1.5小时,而大巴却需要3.5小时。

因此,很多时候,只有遇到小长假、春运期间等客流高峰期,长途汽车客运才会成为人们迫不得已的选择。此外,随着私家车、网约车、顺风车等普及,让汽车客运也沦为乘客的“下下策”。

根据公安部发布的数据,截至2024年年底,我国汽车保有量3.53亿,其中私家车保有量3.09亿,平均每5人拥有一辆车。自驾节假日高速免费政策、网约车“门到门”服务、顺风车划算的价格,无论是灵活性、个性化还是舒适度,都优于长途大巴。

反观许多客运站的服务供给,仍是“大站集散”,且考虑到成本和调度问题,选址大多较为偏远。乘客乘车一次,也许还要花费更多额外的时间精力和成本。大巴的服务也不尽如人意,难以安置的大件行李、逼仄的空间、让人头晕想吐的气味、伴随着尘土的颠簸……让大巴车低廉的票价也不再具有吸引力。客运站的衰落,背后是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的转变。

针对汽车客运站的萧条乃至消失,2023年交通运输部办公厅等多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汽车客运站转型发展的通知》,要求各地加快推动汽车客运站转型发展。

具体措施包括:从功能单一的普通客运站转变为与火车站、机场、客运码头一体衔接的综合客运枢纽,拓展站场服务功能;开展与其他交通运输的旅游集散、快递物流等服务业;在客运站跨行业、跨领域进行商贸服务,转换成“商贸中心”“商业综合体”等等。

面对时代变化带来的危机,不少地方也确实在积极响应,努力“自救”。

曾是江西规模最大的南昌昌南客运站在闲置数年后,被改造为一座大型婚宴酒店;浙江省最大的杭州九堡客运中心站,候车大厅一半成了篮球培训场;上海长途客运南站占地800平方米的原候车室,被铺上专业羽毛球地板,站外闲置空地则打造出室外网球场,停车场增设了充电桩;南京中央门长途汽车站,成了企业包车停车场,车站大楼变身国际美博城,其中店铺多为美容美发;郑州客运站,候车厅改成了物流仓库,白天运快递,晚上停大巴,把亏损扭转成了微利……

客运汽车站要改,客运车同样亟待转型。从传统客运转向定制客运,提供精细化服务,成为关键的抓手。2022年,交通运输部办公厅还曾印发《班车客运定制服务操作指南》,明确班车客运经营者可基于已经取得经营许可的道路客运班线开展定制客运。

比如:2022年,杭州长运联合周边县市客运公司共同推出的“医疗专线”,接送杭州周边县市的旅客往返省级大医院就医;同年,北京首次在国贸至廊坊北三县试点开通了“通勤定制快巴”,实现环京1小时通勤;2024年,江西长运与滴滴合作,打造“站点巴士”项目,开通南昌-景德镇等8条城际定制线路,其中南昌-景德镇线路开线5日,日均售票量增长400%……

值得重视的是,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对于农村学生、留守儿童和老人、外来务工人员,和其他缺乏学车、开车条件的人群,汽车客运刚需依旧存在。比如在四川凉山州普雄镇,黄色面包车仍是2万村民就医、赶集的唯一选择。而一些地方由于客运亏损,关停缩减农村班线,导致一些群众出行难。

2024年10月,来自辽宁、内蒙古、山西的网民,就曾在中国政府网留言,反映当地因客运经营困难,导致发车减少甚至停运,农牧民看病、务工等出行需求难满足。三地政府作出回复,表示正积极筹措资金,进行公交运营改革,重新恢复原有线路运营。

正如上海长途客运南站总经理助理赵国揆所说,客运转型的关键在于,真正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抓住商务、旅游、就医等细分需求,定制大众需要的产品。“不仅是外界,很多业内人士都在看衰这个行业。但是,长途客运的未来,不是一句简单的夕阳产业就结束了,我们还在呐喊,在思考。”他将此称之为“有限的乐观”。

本站备用网址 www.24wi.cc
敬请收藏   以防迷路
发表评论全部评论
字数 登录
相关新闻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