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阅读

30岁女子坐11小时飞机心跳骤停去世

事发7月3日,当时李女士(化名)坐飞机从新西兰来到广州,谁知刚下地10分钟都没到,她就晕倒在机场里面,经过机场医生急救后,被紧急送往附近医院。
据广中医一院白云医院ICU彭主任介绍,这名患者坐了大约11小时的飞机,送到医院时出现了心室颤动,之后心跳停止,经过抢救后宣布死亡。经过了解病发过程和既往病史医生推测,肺栓塞就跟她在飞行途中坐着的时间太长有关。
对此,医生特别提醒,不要以为肺栓塞离我们很远,久坐长时间不动都是高危因素。另外,肥胖、妊娠期妇女和吃了口服避孕药、肿瘤病人等身体处于高凝状态的人群也要特别注意。

“隐形杀手”肺栓塞:久坐族的致命风险
肺栓塞是由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引发的急症,高发于长期久坐不动人群。彭晓红解释,长时间保持坐姿会导致下肢血液淤积,形成血栓;一旦血栓脱落并随血流进入肺动脉,即可引发猝死。而且肺栓塞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健康人群,值得引起大家关注。
暑期出行高峰:专家支招“预防四部曲”
针对暑期长途飞行、火车出行增多的情况,彭晓红提出以下预防建议:
主动运动防淤血
每小时做3-5分钟下肢运动:垫脚、双腿交替伸屈、脚趾抓握等动作,通过小腿肌肉收缩挤压血管,促进血液循环。
即使卧床休息也可通过勾脚、抬腿等方式活动。
科学补水控饮食
夏季出汗多易导致血液黏稠,需少量多次饮用温水(每小时约200ml),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增加心脏负担。
禁用高糖饮料、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品,以防脱水或心率过快。
特殊人群须警惕
长期服用避孕药的女性,因激素影响易致血液高凝状态,长途出行前应咨询医生调整用药,途中更需频繁活动下肢。
出行期间若发现单侧下肢肿胀、疼痛,须立即就医排查血栓。
穿戴装备辅助循环
可选择医用弹力袜,通过外部压力促进下肢静脉回流,降低血栓风险。
“肺栓塞被称为‘沉默的杀手’,但80%的病例可通过主动预防避免。”彭晓红强调,暑期是血栓性疾病高发期,长途出行者应摒弃“年轻即安全”的侥幸心理,采取简单有效的预防措施。乘坐交通工具时,应时刻留意自己的下肢,如出现肿胀,须警惕为肺栓塞初期症状,及时积极寻求医疗帮助。
(羊城晚报·羊城派综合自@广东广播电视台、广州日报)

本站备用网址 www.24wi.cc
敬请收藏   以防迷路
发表评论全部评论
字数 登录
相关新闻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