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三国志·魏书·刘晔传》中,刘晔却说:“关羽与备,义为君臣,恩犹父子。羽死不能为兴军报敌,于终始之分不足。”意思是说关羽和刘备是父子关系,刘备如果不为关羽报仇,就对不起当年的父子情分。
刘备和关羽到底是“恩若兄弟”还?“恩若父子”?虽然关羽的年龄据考证要比刘备还要大一些,但年龄并不能说明什么,一来刘备是主,关羽是臣;二来干儿子比干爹年龄大的也不是没有,比如千古一帝石敬瑭……
其实不必纠缠于刘关张的关系,不论是兄弟,还是父子,感情好,才是真的好。刘关张亲如兄弟(父子),但“稠人广坐,侍立终日”,说明关张和刘备还是上下级的关系。刘备坐着,关张站着;刘备吃着,关张看着,他们的任务应该包括对刘备贴身保护,类似于保镖的角色。
关于刘备的出身,其实并没有罗贯中说得那么寒碜,什么家穷吃不上饭,织草席子叫卖糊口。刘?家境是比较低,但从正史的记载来看,刘备应该出身小市民阶层。因为同族刘元起的资助,刘备还拜大儒卢植为师,读了两年私塾。
刘备的青少年时代,喜欢和街上的豪侠少年结交为友,“善结交”。交朋友是要花钱的,平时喝个小酒,赌点小钱,这都是拉拢人的手段,刘备的交友钱估计都是从刘元起给的零花钱中省下来的。
当然刘备的家世和曹操、孙权相比,确实寒碜了不少,曹操的老爸曹嵩是大财主,家资巨万,孙权是个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富家少爷。刘备讨伐黄巾的出场费,还是中山大户张世平、苏双赞助的,“多与之金”,所以才能拉起一?队伍,没钱谁跟你玩啊。
乱世中竞争,实际上就是在烧钱,谁烧的多谁就离胜利越近。刘备的这两个小钱很快就烧完了,再加上刘备朝中无人,虽然破黄巾有功,但只捞到了安喜县尉这样的末品小官,曹操却高迁至济南相(郡守),这时刘备不一定知道曹操是哪路尊神。
刘备只混到小县尉,身边的弟兄们见老大兜里没钱,早晚都要饿瘦,都一哄而散了。但无论谁来谁走,刘备的身后永远站着关羽和张飞。
《三国演义》说张飞字翼德,实际上张飞字益德。当然张翼德也不是罗贯中改的,北宋人张预在《十七史百将传》中就写成“张翼德”。?贯中之所以用“张翼德”,应该是翼字比益字更具有画面的动感,取如虎添翼之意。
罗贯中说张飞“豹头环眼,燕颔虎须”,仿佛从煤堆里爬出来的。实际上这是误解,张飞是个白面儒将,还有书法问世,擅写“八分书”。评话类小说往往会根据具体的需要来对历史真实人物进行再创造,不过张飞的武力值并没有下降,曹操都知道关羽和张飞是“万人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