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标题

背景:
阅读详情

一粒难求到价格暴跌 片仔癀怎么了

日期:2025年11月02日 13:53 来源:潮新闻 作者:佚名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吴越 朱高祥

“片仔癀价格暴跌”“片仔癀十年增长神话终结”……曾被誉为“药中茅台”的片仔癀,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市场降温——

短短三四年间,其核心产品片仔癀锭剂从被热炒至1600元一粒的高点大幅回落,目前在一些电商平台的实际售价已低至590元一粒,较官方指导价跌幅超22%。这意味着消费者新入手后若想转卖,立刻面临“入手即亏”。

片仔癀,为何从“一粒难求”的神坛跌落?

“药茅”光环不再:从排队抢货到价格松动

11月1日,杭州拱墅区一家片仔癀国药堂内店堂冷清,与2021年“排队限购、一药难求”的场景形成鲜明对比。

店员对着寥寥几位顾客介绍:“官方价还是760元/粒,片仔癀的主要成分是麝香等珍稀药材,原料成本确实较高。”

但眼下,市场裂痕已然显现。曾经坚不可摧、一路上扬的价格体系,正在各个节点发生松动。随着“双11”临近,部分药房的零售价已悄然降至590元至750元不等,线上店铺更是打出“促销”广告,打折力度更大。

回溯过往,片仔癀锭剂的涨价史曾是行业传奇,这片原本治肝的药,被抬上了礼品与社交的神坛——“喝茅台前吃片仔癀护肝”的说法在商务圈层中广泛流传,使“茅台+片仔癀”成为一些高端宴请场合的“标配”。

在杭州另一家片仔癀国药堂,店员指着柜台上的五袋片仔癀说:“这是客人刚购买的,每袋10粒,总价约4万元。”这一幕印证了片仔癀锭剂在部分区域的礼品属性——在市面上,它不仅是药品,更是高端送礼乃至婚嫁习俗中的“硬通货”。

公开资料显示,2004年至2020年间,其锭剂零售价历经19次提价,从325元涨至590元。2021年无疑是片仔癀的高光时刻。在福州、深圳等多地,片仔癀一粒难求,消费者在店门口排起长队,线上官方旗舰店长期缺货,黄牛市场更是将锭剂价格炒至1600元/颗的天价。

2023年5月,公司再次逆势提价29%,至760元/粒,创下近二十年最大涨幅,累计提价幅度超四倍。正是这次提价,被部分消费者视为转折导火索——持续高涨的价格终于超出了市场的承受能力,反而抑制了真实的消费需求。

业绩的颓势也一览无余:今年10月,片仔癀发布的三季度财报在资本市场引发震动。财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度营业收入74.42亿元,同比下降11.93%。更值得关注的是,核心品类肝病用药(即片仔癀系列)营收38.80亿元,同比下降9.41%。

黄牛集体退场:一粒赚不到十元,不如改行炒黄金

片仔癀回收市场的“降温”,比终端销售来得更为猛烈。

曾经的“神药”,如今在二手市场价格遭遇腰斩再腰斩。根据黄牛们普遍报价:2025年产的新货回收价约530元,2024年产的跌至480元,临期产品更是跌破400元大关,较2021年的巅峰价格跌幅超过六成。

“现在收一粒赚十块钱都要谢天谢地,四年前可不是这样。”福建漳州的回收商张伟(化名)回忆:当时他以1200元/粒的价格回收,转手就能卖到1500-1600元,“单粒利润最少300元,一天收十粒就赚3000块,比开实体店还挣钱。”

那时的张伟,每天要接几十个求购电话,仓库里囤着上百粒存货,甚至还要雇人去专卖店排长队购买,坚信“价格还能涨”。

如今,这门生意早已变味。张伟细细算了一笔账:现在回收2025年产的片仔癀锭剂,转手扣除各项费用后,净利润往往不到8元。更棘手的是囤货风险。片仔癀保质期仅三年,囤货超过一年就得降价10%-20%甩卖。“去年手里压了百余粒2023年产的货,最后只能以每粒亏50元出掉,把之前赚的都赔进去了。”

“炒片仔癀就是赚‘情绪钱’。”另一位曾经的片仔癀炒家沈杰(化名)道破了天机,“2021年大家都觉得它能像茅台一样涨,现在情绪没了,谁还耗着?”如今他已转战黄金投资领域,“同样是倒手买卖,黄金当天就能变现,比守着临期药靠谱多了。”

沈杰透露,身边至少有十个同行在2024年下半年转做黄金投资,“以前我们有个片仔癀交流群,现在每天聊的都是金价走势。”

药品不是“理财神丹”:情绪泡沫加速出清

“我听朋友说片仔癀锭剂能涨价,2021年花8000元囤了几颗,结果放到现在,药已经过期。”杭州消费者王先生的经历颇具代表性,他坦言自己从未了解过片仔癀锭剂的药效,纯粹是“看着别人赚钱就跟风”,如今这些药只能放在抽屉里,“扔了可惜,又不敢随便吃,成了烫手山芋”。

这样的案例在社交平台上并不少见,不少网友晒出自己2021年—2022年高价囤积的片仔癀,如今只能自认亏损。

消费者的盲目跟风,源于对片仔癀“药品属性”的严重误解。记者在小红书、抖音等平台搜索发现,仍有大量博主将其宣传为“熬夜护肝神器”“增强免疫力保健品”,甚至称“每天吃半粒能预防肝病”。有博主晒出自己“坚持服用片仔癀半年,气色变好”的视频,评论区不少网友询问“哪里能买”“怎么吃才有效”……

但事实上,从“片仔癀”的官方介绍就能窥见其真实定位。根据官方说法,“片”指单次用量,“仔”(闽南语)意为少量,“癀”则对应热、毒、肿、痛等病症,核心功效是治疗特定症状,而非日常保健。

“很多人把片仔癀当保健品吃,这是完全错误的。”有药剂师向潮新闻记者介绍,“健康人服用不仅无效,还可能因麝香、牛黄等成分刺激肠胃,引发恶心、呕吐等不适”。

国内权威肝病专家叶卫江教授早在2021年就曾公开警示,片仔癀是“治疗药物而非保健品”,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将其当作保健品长期服用,既不符合用药规范,也浪费医疗资源”。

但在当时的炒作热潮中,这样的专业声音被淹没在“涨价预期”里,直到价格暴跌、囤货者被套,市场才逐渐清醒——药品与理财产品有着本质区别。甚至在当下,为了清货,潮新闻记者还看到一些黄牛倒卖过期片仔癀锭剂。

河南郑州某医院主管药师胡娟娟向潮新闻记者介绍,片仔癀里面含有的多种动植物药材成分在长期存放之后,尤其是储存不当的情况下,可能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产生不可预测的降解产物,对身体健康不利,不建议服用。

业内人士分析,片仔癀退潮,源于供需关系与市场逻辑的双重逆转。需求端,消费理性化让“茅台+片仔癀”的高端宴请场景显著减少,礼品属性大幅弱化;产品端,片仔癀与茅台有着本质区别——作为药品有明确保质期,非但不会“越陈越香”,反而会因临期而大幅贬值,天然不具备长期囤积价值。

对于片仔癀锭剂的未来价格趋势,黄牛们纷纷保持理性态度,认为再上涨的可能性不大。沈杰分析,片仔癀锭剂的消费群体具有明显的地域局限性,主要集中在福建、广东等传统认可度高的地区,很多当地人女儿出嫁得备上片仔癀锭剂当嫁妆,外地多为盲目跟风炒作,真正需求量并不大,价格缺少市场支撑,“炒得再高没人接盘,价格自然就崩了”。

业内专家感慨,“降温是炒作泡沫破裂的必然结果,药品终究要回归治病救人的本质属性,任何背离这一本质的炒作都难以持续。”当曾经靠“稀缺+故事+情绪”搭建的神话谢幕,留给市场的反思远未结束。褪去“药茅”的光环或许不是终点,而是重新寻找“药品本位”价值的起点——药品终究是药品,不是炒作的筹码。


本文地址:https://www.24fa.com/n121912c87.aspx,转载请注明24FA出处。
| lantu |
标签:
评论: 一粒难求到价格暴跌 片仔癀怎么了 - 网民评论 全部评论 0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周热门
    • 今日热门

    首页 焦点(3830) 热点(2695) 新闻(13592) 国际(5527) 娱乐(5103) 视频(131) 综艺(1809) 影视(3454) 音乐(2082) 民生(4088) 行业(471) 财经(1841) 股票(389) 时装(10) 商机(19) 女性(431) 男士(75) 美容(44) 时尚(31) 珠宝(40) 饰品(28) 品牌(12) 保健(59) 健康(279) 养生(105) 医学(377) 母婴(114) 亲子(56) 旅游(432) 购物(11) 美食(59) 创业(91) 社会(10242) 观点(1054) 房产(1164) 汽车(317) 家居(21) 安防(40) 环保(57) 科技(672) 展会(4) 数码(229) 足球(222) 体育(1108) 教育(1442) 高校(1743) 法制(2388) 军事(550) 游戏(262) 小说(991) 美女(21369) 欧美(38) 运营(18) 网络(407) 读书(294) 励志(178) 灵异(52) 奇闻(160) 趣闻(183) 历史(366) 人物(94) 星相(383) 艺术(46) 两性(320) 情感(152) 文学(300) 武林(262) 道教(62) 佛教(147) 广州(134) 地区(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