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标题

背景:
阅读详情

YC创始人格雷厄姆:不是想出创业点子而是发现点子

日期:2012年11月26日 09:25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保罗·格雷厄姆(1965年—),英文名Paul Graham,美国著名程序员、风险投资家、博客和技术作家。他  保罗·格雷厄姆以Lisp方面的工作而知名,也是最早的Web应用Viaweb的创办者之一,后来以近5千万美元价格被雅虎收购,成为Yahoo! Store。
1998年,他以5000万美元价格将自己创建的、可帮助他人快速开网店的Viaweb公司卖给了雅虎。

腾讯科技讯(云松)北京时间11月24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著名创业孵化器与加速器YC创始人保罗·格雷厄姆(Paul Graham)就创业思路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下面是文章全文:

创业的思路并不是单纯地去想如何找到创业的点子,而是需要寻找问题,尤其是自身存在的问题,这一点是非常关键的。

现在最好的创业思想里面有三点是公认的,首先是一个企业的创始人最想要的是什么;其次创始人能够做到什么;再次,有多少人能够意识到他们的工作是有价值的。微软、苹果、雅虎、谷歌(微博)和Facebook等互联网巨头在创业之初都曾考虑过这三方面的问题。

问题

为什么着手解决一个你自身存在问题非常重要呢?因为和其他的问题相比,自身存在的问题是肯定存在的。从逻辑角度讲,一个创业者最应当干的事情就是解决那些存在的问题。而到目前为止,创业者最常犯的错误就是解决那些虚无缥缈的问题。

我曾经就犯过刚才提及的错误。那是在1995年,当时我开了一个公司,想把画廊的艺术品搬到网上销售。但是,很多的画廊对此并不感兴趣。当时的症结所在并不是网上销售艺术品的模式出了问题,可我并没有意识到,还花了半年的时间解决这个问题。到最后,当我自以为网上模式可以了,应该让消费者掏钱下单的时候才知道他们根本不感兴趣。这时我才意识到自己的想法已经脱离了现实。我花了很长的时间才接受这一事实。此后,我就开始着手研究软件领域,因为这才是消费者需要的,也是现实世界最有前景的创业领域。

为什么会有很多的创业者花费很大的精力在一个消费者根本不感兴趣的领域呢?因为他们刚开始起步的时候就一门心思的去想创业的点子了。这样做会有两层危险:一是找到一个好的创业点子的几率非常的小;二是很有可能会想出一个不靠谱的点子,并自以为是的为之陶醉,最惨的是还非常努力地付诸实施了。

我们通常会将这些不靠谱的点子称之为臆想或者杜撰的创业点子。想象一下,在一个电视剧里面,主人公一心想着去创业,那么编剧肯定会给这个主人公写一些与创业相关的剧情。可是实际生活中,想出一个好的创业点子是非常难的,并不是看些创业书籍或者咨询一些创业成功者就能想出来的(除非他们非常幸运)。所以,编剧会杜撰一些听起来非常好的创业思路,可实际上并不怎么样,甚至有可能会是很糟糕的思路。

举个例子,创建一个专门针对养宠物的人群的社交网站,这听起来挺靠谱的。因为养宠物的人群还是比较庞大的,而且他们都非常在意自己的宠物,并会为此花很多钱。而且肯定会有不少人希望有一个专门的社交网站,能够和其他养宠物的人相互交流一下。虽然不知道这个庞大的群体里面会有多少人对此感兴趣,但只要有2%到3%养宠物的人经常访问这个网站就已经非常不错了。这就意味着就会有上百万的人会经常浏览这个网站。而你就可以专门针对这个人群提供服务,或许还能提供一些比较高档的收费服务。

实际上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有人提出过这种想法,只不过当时不叫社交网站,而是美其名曰:要为某类特定人群创建一个专门的门户网站。但是,这个创业思路的整体架构非常像“石头汤”的故事,创业者对外宣称这是专门为某类人群打造的门户网站,并且认为这类人群里面会有相当一部分访问这个网站,然后就凭借着庞大的点击量赚到了钱。这个创业思路最能吸引创业者的就是统计数据,动辄某类人群达数百万甚至上千万之多,一个专门为如此庞大的群体打造的网站肯定会有很多的访问量。但是有一点却被忽略了,那就是一个人通常会有多个兴趣爱好。比如说,一个养狗的人同时喜欢运动,还喜欢旅游等等,那么按照上文中提到的标准,这个人会被重复统计多次。试想一下,如果我有20个不同的爱好,那么我每天会访问20个不同的网站吗?这显然不可能。

而且这种创业思路在调查期间很容易丧失准确性,如果你想创建这么一个网站,当问及身边的朋友是否会对这样的网站感兴趣时,很少会有人说:我绝对不会去。他们一般会说:这个点子不错,或许我会对这类的网站感兴趣。即便这个想法真的付诸实施了,很多人依然会认为这个点子不错。因为他们觉得即便自己现在不想去访问,可是肯定会有别人去浏览的。结果就是统计结果在自身的可信性方面就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凿井

当一个创业者真的要为一个创业思路付诸努力的时候,至少要确保自己生产的产品有人需要,注意,不是消费者认为他们有一天会用得上,而是他们现在就要用的,可能某个新产品出来之后使用的群体规模还比较小。其实用户规模小非常好理解,如果有数量庞大的消费群体现在就需要某个产品的话,而且以一个初创企业的能力就能生产的话,这个市场肯定竞争特别的激烈,而且行业标准已经初步形成了。所以,创业者的一般需要面对的就是一种抉择:打造一种很多人需要,但是每个人的需求量并不大的产品;或者是打造一种只有一部分人需要,但是单个需求量比较大产品。虽然这两种未必是创业者最好的选择,但是大多数好的创业思路都跟这差不多。

可以想象一个坐标轴,X轴代表你制造的产品能够吸引到的使用人数,Y轴代表单个消费者的使用数量。实际上,这个坐标轴能够很好地代表一个公司的发展规模。如果将一个公司的发展状况比喻成凿井的过程,Y轴可以代表井的深度,则X轴代表井的宽度。以谷歌为例,谷歌的发展规模就是一口非常好的井,因为使用谷歌产品的人多达数以亿计,而每个人使用到谷歌产品的地方又非常的多,所以谷歌这口井又深又宽。而一个初创公司在发展之初不能希望挖出谷歌这样的大井,一般的初创公司发展有两个选择:挖一口宽但却比较浅的井(这看起来可能更像一个坑而不是井);或者挖一口比较深但却比较窄的井。

杜撰的创业点子一般属于第一种类型,比如说创建一个针对养宠物人群的社交网站,可能会有很多的人对此感兴趣。

几乎所有好的创业点子都属于第二种类型的,以微软为例,当初微软推出的产品Altair Basic发展战略就属于第二种,因为当时使用Altair Basic只有几千人而已,但是这几千人却非常需要Altair Basic。三十年之后的Facebook采取的发展策略和微软一样,最初Facebook只是针对哈佛大学的学生设计的,受众也不过几千人罢了,但这几千人却非常喜欢这个社交网站。

所以,当你有一个好的创业点子时不妨问问自己:有多少人现在会需要自己推出的产品或者服务?又有多少人会非常迫切地需要这个产品,以至于他们不在乎这只是由两个人设计出来的蹩脚版本?如果你自己无法回答这两个问题,那么这个创业点子很有可能就没有希望。

实际上,对一个创业者而言,最重要的是井的深度,并不需要太在乎井的宽度,可以这么说,为了追求井的深度必然会带来一定的副产品——井会比较狭窄。所以说,如果你有一个创业点子能够吸引某个特定群体非常强烈的使用需求的话,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信号。

虽然一个好的初创企业能够在掘井时挖的很深是非常好的信号,但仅有深度还是不够的。如果扎克伯格当初只创建了一个针对哈佛学生的社交网站就不会有Facebook今天数以亿计的用户。Facebook之所以是一个而非常好的创业点子是因为Facebook发展之初定位的小市场群体里面隐藏着发展的捷径。因为大学生有很多的相似性,如果Facebook能够征服哈佛的学生就能征服其他学校的学生,所以Facebook可以在大学生群里迅速拓展市场。一旦你拿下了大学生市场,你就会很轻松地让其他的群体接受自己的产品。

微软也非常相似,Basic既然能够对Altair有吸引力,肯定对其他的机器也可以,那么除了Basic之外的语言也会行得通,包括操作系统,应用程序。

从自身做起

那么你怎么才能辨别一个创业点子里是否有捷径呢?也就是说能否从这个创业点子里面找出发展成为大公司的基因。实际上这非常难做到。房屋租赁公司Airbnb的创始人起初也不知道自己进入的市场到底会有多大。创业之初,他们的目标还是比较小的,就是让这些房东能够在假期把自己的空闲的房间租出去,他们当时真没有能预见这个市场会发展到什么地步,他们只是知道自己在着手干一件事。这或许和比尔 盖茨、马克 扎克伯格创业之初一样。

事无绝对,有时候也能从最初推广的产品中明显地看到未来的发展道路。更多的时候很难从最初的产品里面看到未来的发展道路,孵化机构专业人员可以从中看出一些线索,这也是孵化机构的一些特长。但这也要取决于这个创业思路的执行情况和完成进度。

如果你不能预测到一个创业思路里面潜在的发展之路,那在面临很多的创业点子时怎么选择呢?答案或许会让你失望,但是却比较有趣:如果你是创业的料,你就会有种正确的直觉。尤其是你站在了一个行业的前沿,而且是一个变化很快的行业,当你的直觉告诉你某个项目值得去做的话,很多时候你的直觉是对的。

在哲学小说《万里任禅游》(Zen and the Art of Motorcycle Maintenance)一书当中,作者罗伯特 M 皮尔斯(Robert M. Pirsig)曾说过:你想知道怎样才能画出一幅完美无瑕的画吗?这非常简单,先让自己完美了,然后随性而画就可以了。

我在高中时就曾想过这段话,我不确定这个建议对绘画者有多大的帮助,但是我觉得这段话非常适合创业者。但就经验而言,想要拥有一个好的创业思路首先要从自身做起,并不断提高自身能力。

要想站在一个领域的最前沿并不是说你一定要成为推动这个领域前进的人,你也可以成为一个站在领域前沿的用户。并是不因为扎克伯格是个程序员,Facebook对他而言才是一个再合适不过的创业计划,更多的是因为扎克伯格将大部分时间花费在了电脑的使用上。如果你在2004年问那些年过40的中年人,问他们是否愿意将自己的生活放在一个半公开的网上,他们肯定会感到惊恐。可是马克伯格早就习惯了在互联网上的生活,所以将个人信息放置在网站看起来特别的自然。

保罗 巴凯特(Paul Buchheit)说过,那些处于快速变化领域的最前沿的人生活在未来,再加上皮尔斯的那段话,那你得到的就是:

活在未来,投身于从当前到未来过渡所需要的项目上。

这句话描述了很多的创业公司起步时的愿望。无论是苹果、谷歌、雅虎还是Facebook在创业之初都没有预见自己能成为互联网的巨头。但他们之所以能够成为巨头就是因为创始人处在了领域的最前沿,而且他们看到了现实世界和未来之间存在的真空地带。

如果你细心总结一下成功的创业者提出的创业思路,就会发现大部分情况是外部的某个事件刺激到了他们早已准备已久的知识储备。比尔 盖茨和保罗 艾伦在听到了Altair之后就想到了我们可以为Altair开发一个Basic解释器。而Dropbox创始人德鲁 休斯顿(Drew Houston)又一次将自己的优盘忘在了家中,当时休斯顿就想:我真的该把自己的文件放在网上,以后就不会有这样的尴尬了。实际上,当时很多人知道了Altair,也有很多人曾把优盘忘在过家里,但是他们却没能成为盖茨、艾伦、休斯顿这样的成功者。所以,机会属于那些有准备的人。只有他们进行了充足的准备,才能够发现机会背后隐藏的巨大机遇。

在这里,我并没有使用动词“想出”创业点子,而是用“发现”。在YC,我们认为创业的思路是创业者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经历自然而然地发现的,并不是冥思苦想的结果。这也是大部分成功的创业者创业之初走过的道路。

或许这些并不是你想听到的,你最想得到是一些创业成功的秘诀,尤其是怎样才能想出一个好的创业思路,而不是按部就班地按照正确的方向做准备。或许让你失望了,但事实就是这样。

如果你自己并没有站在某个发展迅猛的领域前沿,那你可以尽量向这个方向努力。举个例子,如果一个人够聪明的话,基本上花上1年的时间就能在编程方面有所成就。由于一个成功的创业至少会占用你生命中3到5年的时间,所以花1年时间做准备还是一笔非常明智的投资。如果你在寻找一个好的联合创始人的话,情况更是如此。

或许会有人觉得要站在一个领域的最前沿并不一定非要学编程,现在其他领域的发展变化也非常的快。但实际上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社会中,仅仅学着成为一个极客都不够。正如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所言,软件正在接管整个世界,而且这种趋势会在未来几十年里有增无减地持续下去。

知道如何成为一个极客就意味着当你在软件领域有什么好的创业点子时,你自己知道该怎么样去付诸实施。虽然现在互联网成功者并不全是极客,但至少这是一个很大的优势。当你发现了一个很好的创业点子时,比如推出一个校园版的Facebook,如果你不懂编程,你就只会认为,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思路。而你自己懂编程话,你就会想: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思路,今晚可以试着创建一个最基本的版本。如果你既会编程又是这一项目的目标用户的话,那就再好不过了。因为在推出测试版本的时候你就可以直接提出意见并动手改进,并作出更好的补充。


本文地址:https://www.24qq.cc/n379c65.aspx,转载请注明24FA出处。
| |
评论: YC创始人格雷厄姆:不是想出创业点子而是发现点子 - 网民评论 全部评论 0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周热门
    • 今日热门

    首页 焦点(3569) 热点(2615) 新闻(13065) 国际(5153) 娱乐(4416) 视频(131) 综艺(1809) 影视(3395) 音乐(2082) 民生(3637) 行业(268) 财经(1608) 股票(361) 时装(9) 商机(19) 女性(415) 男士(75) 美容(44) 时尚(29) 珠宝(40) 饰品(28) 品牌(12) 保健(59) 健康(270) 养生(104) 医学(352) 母婴(113) 亲子(56) 旅游(397) 购物(11) 美食(59) 创业(89) 社会(9777) 观点(1016) 房产(1094) 汽车(282) 家居(21) 安防(40) 环保(57) 科技(622) 展会(4) 数码(208) 足球(222) 体育(1064) 教育(1363) 高校(1630) 法制(2166) 军事(550) 游戏(256) 小说(463) 美女(18857) 欧美(32) 运营(18) 网络(403) 读书(294) 励志(178) 灵异(52) 奇闻(159) 趣闻(179) 历史(364) 人物(92) 星相(383) 艺术(46) 两性(320) 情感(152) 文学(300) 武林(261) 道教(62) 佛教(147) 广州(134) 地区(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