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情愉快
古今中外,凡人的一生,尽管每个人的经历和状况千差万别,但是其心情总表现为愉快和不愉快两种。而心情的好坏对身体影响实在太大,许多人都有这个体会,心情好生病少,反之,心情不好就容易生病。文革时,许多干部一靠边站就病倒;后来不少人一退下来就病倒,为什么?心情不好。
从正面来说,心情愉快,心情舒畅,心胸宽阔,心理平衡,是属于健康心理,对养生健身起积极的作用。纵观古今中外众多寿星,尽管他们的命运和生活状况各不相同,无论是名人亦或百姓,他们的人生经历无论是顺境或逆境,无论是富贵亦或贫寒,也无论是生活在城区或农村,每个人的养生方法各不相同,有的也无所谓养生不养生,但他们有两点是共同的,即心胸宽阔和勤劳爱动。他们的养生经验,就是常常保持心情愉快,心态平衡,迂到烦心的事总能泰然处之。
人活一口气,重在”精,气,神”。如果一个人说话有底气,眼睛有精神,精力又旺盛,这正好表明他的精神状态好,也就是心态好、心情好。”心情愉快”是精神层面的,最为重要,有人说比重占到40%,依我看不能简单用比例来分,养心是养生的关键,重中只重,吃饭睡觉运动都离不开好心情。心总摄一切,统领一生。
总之,只有心情愉快,吃饭才香甜,运动才有劲,睡觉才深沉,身心才健康。
从反面来说,不好的心情、不良的情绪、不正常的心理状态,通常表现为:不愉快、紧张、焦虑、压抑、忧郁、忧思、苦闷、苦恼、烦恼、烦闷、沮丧、孤独感、悲观、失望、绝望、孤僻、急躁等精神紧张、情绪烦躁等等。有调查发现,心眼小又不爱动的人很难长寿。
引起原因,因人而异。有人际关系的、社会的、环境的、以致天气不好也可能引起不愉快。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信息增多、生活压力大,造成紧迫感、危机感,因而压力过大,心情紧张,或者是由于遇到不顺心的事而苦闷,或者是受到挫折而焦虑忧郁,或者是由于家庭失和而烦恼,其它如损失钱财而不愉快,为生病而苦恼,为求学谋职受阻而苦闷,甚至于失望绝望等等,不一而足,总之人生之中谁都会迂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怎么办?
如何能把生活中心理上的不良、消极情绪化为积极向上的良好、乐观情绪,这才是人们共同关心的问题。
一般为了尽快化解不良情绪,最简单快速的办法是转移注意力,方法如下:
运动 跑步、步走,或其它运动,同时注意周围环境以分散注意力。
阅读 找本书报看,注意力转向“书中自有黄金屋”,冲淡烦恼。
赏乐 音乐最能陶冶人的性情,无论是快节奏的、悠扬的或是进行曲、山歌,无论是自己喜欢或不喜欢,随便听几支曲子,把注意力转到乐曲的意境中。
唱歌 这也是最常用的转移注意力、消除不良情绪的有效方法。
幽默 人生需要幽默,幽默是“转化剂”,可以使烦恼化为欢笑,尴尬变为融洽。幽默实在是人的一种健康的机智。
游玩 当情绪苦闷、忧虑时,不妨到户外走走,观花赏景,身临大自然,心情定会转好。
静默 情绪不佳时,也可独处静室,闭目放松,想想别的事。
会友 心情不好时,也可找知己聊聊,吐出心中的不快或聊聊别的,无论山南海北、古今中外,闲话废话均可,定能忘掉愁烦。
其它找乐子的方法都可以化解不良情绪。
”动以养身,静以养心。”养心要静,要去除杂念,要动中能静,要能放下、超脱。
养心六然:为人坦然,处事自然,自处超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无事悠然,
养心三六九:
三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得其乐。
六忘----忘记忧愁,忘记恩怨,忘记老死,忘记钱财,忘记年龄,忘记疾病。
九不----不生气,不着急,不发怒,不忧悲,不思虑,不惊恐,不过喜,不忌妒,不痴迷。
八个常存康而寿
常存欢乐之心, 欢乐者康而寿;
常存宽容之心, 宽容者康而寿;
常存淡泊之心, 淡泊者康而寿;
常存从容之心, 从容者康而寿;
常存善良之心, 善良者康而寿;
常存平静之心, 心平者康而寿;
常存知足之心, 知足者康而寿;
常存仁慈之心, 仁慈者康而寿;
一。欢乐者康而寿。“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世界著名的圣诞颂歌《世界的欢乐》,是一首使人欢乐兴奋的歌,许多权威学者认为:歌词中所体现的欢乐和幸福,对人的身体健康起积极作用。快活的人免疫功能抗病力强,大脑的扫描图像与悲观者完全不同。因此乐观者不但表现出生活多彩丰富,更重要的是能延长寿命。喜乐的心,乃是良药。”人见白发忧,我见白发喜”,白发是人一生的冠冕。
二。宽容者康而寿。“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说明要有一颗宽容之心,即佛家提倡的“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三。淡泊者康而寿。“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说明要我们超然面对人生,淡泊名利,从实际出发,随遇而安,一切顺乎自然,。
四。从容者康而寿。“天地万物之理,皆始于从容,而卒于急促。事从容则有余尾,人从容则有余年。”从容不迫,落落大方既是人的修养,又是一种祥和的心态、健康的品格,是要经过较长时间的磨练才能养成,古今养生家都非常重视为人处事大大方方、从容不迫、自然洒脱。
五。善良者康而寿。“不因善小不为,不因恶小而为之。”国外有调查结果:凡与人为善、朋友多的人,其死亡率明显较低。究其原因,心理学家认为:人的需要共有五种,即生理、安全、社会、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当温饱和安全需要得到满足后,就会要求广泛的人际交往,从中获得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在人际交往中与人为善、尊重他人,充满同情心和责任感,互谅互助、宽厚待人,妥善解决各种矛盾和冲突。同时还要谦虚谨慎,特别需要坦诚相待,也只有诚恳待人,才能得到朋友的信任,自己的心地也就处之坦然。
六。心平者康而寿。“平常心是道”,人的精神活动总统于心,七情平和稳定,经常保持”心平气和”的状态,阴阳平衡百病不生。心不平,气不和,心不宁,神不安,百病入侵。
七。知足者康而寿。知足常乐,人贵有自知之明,天生我才必有用,。”人若不知足,虽贵为卿相,富盈百万,亦终日攒眉戚戚。得陇望蜀,有此少彼,忧愁到何时才了?今要想我虽不如人,而眼前比我更不如者还有若干人,我虽苦恼,而眼前比我更苦恼者又有若干人。比上虽不足,比下却有余。所以知足者日日神仙,不知足者日日苦海。以此退想,何乐如之。”(清石成金)
八。仁慈者康而寿。仁者爱人。孔子曰:”仁者寿。”即指“仁爱”,“仁厚”,“仁义”之人必定会长寿。“大德必得其寿”(礼记、中庸)。基督耶苏的精神也是劝人仁慈行善,有爱心,孟子曰:”恻隐之心,人皆有之。”要有菩萨心肠,关爱他人,助人为乐。
我国自古认为,怒、喜、思、忧、恐、悲、惊,七情一旦过度,就会伤及赃腑而生病,《内经》云: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
按佛学讲,人生是苦,苦于无常,世间一切法都是为了离苦得乐。细想起来确有其道理,人初生之时,刚刚来到人世间张口便哭,好”苦”啊?!女人生孩子之苦更不待言。死对人来说也是不好受的哟。对死普遍存有害怕恐惧之感。白发之人就要”处处求生”,并准备”随时可死”,无怨无悔。人的一生之中经历的痛苦就更是书不完说不尽了。还是孔圣人说的好,“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对于善养生之人来说,就要面对人生之苦,要苦中找乐,要以乐养生,要笑对人生,要知足常乐,会享天伦之乐,常常助人为乐,事事自得其乐。常想益寿之乐多矣:宽容之乐、读书之乐、漫步之乐、忘年之乐、种花之乐、忍让之乐、平静之乐、忙闲之乐、夫妻之乐、亲情之乐、交友之乐、爱好之乐、心宽之乐。清代怪杰石成金著《传家宝全集》中《快乐原》有更详尽叙述。
以乐解烦,以乐解忧,以乐解愁,乐而忘老死,乐而忘恩怨,心情岂不愉快,这样你的心理状态是健康的,就与寿星之心态差不多了,还愁不长寿呼。
养生重在养心,想长寿就要在心性修养上下功夫。修养自己性格,人品。我的座右铭是:
存清净心,有容乃大;
存平常心,无欲则刚;
大智若愚,顿然而悟。
后记:
自从关注”养生之道”以来,经过收集,整理,编写出初稿,后来又经多次修改。今年入夏,分别多年的同窗F老同学邀请我到石家庄他家,并去附近的清凉山论道,交流养生心得,互相促进,收获颇多。他写的”术后十年话养生”一文对我启发很大。现在这个版本,是经他的帮助修改后,我又参考他的文章修改而成。若能对读者有所助益,我们深感欣慰。文中参考了大量的报刊资料,学人深表感谢。不妥不足之处,敬请不吝赐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