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军区某合成团坦克二连指导员马和帕丽,该团目前已经转隶为合成团 未来将换装新的装备图源:国防在线
【文/观察者网 王世纯】8月25日的《解放军报》详细报道了新疆军区编制体制改革以后,各个基层主官在新合成编制下进行“能力升级”的新闻。
在2017年的编制体制改革中,新疆军区的步兵师并没有像其他集团军的师一样进行“师改旅”,“团升旅”,成为我军最后一批保留老式编制的部队。 去年,新疆军区也推行了编制体制改革,将原来的部队拆分重组,转隶移防,推进了合成化建设。
目前,新疆军区的4个步兵师已经由原来的“摩步师”,“机步师”调整为“合成师”,其下辖部队也由原来的“步兵团”、“装甲团”、“步兵营”、“炮兵营”转型为“合成团”、“合成营”、“火力团”、“炮兵团”等合成部队,目前部分重点地区单位已经开始换装。
编制体制改革后,新疆军区每个合成师下辖数个合成团、每个合成团下辖三个合成营、原来的团属炮兵营和防空连合并为火力营,原来的师属炮兵团与高炮团合并为火力团。新编制改革后,各个部队的合成作战能力、信息化作战能力有显著提高。
新疆军区是我军换装较为缓慢的军区,依旧装备59式坦克、88A式坦克、96式坦克等老旧装备。随着近期国际局势发生较大变化,新疆军区在编制体制改革后将迎来新一轮的更新。
据《解放军报》8月25日报道,当期盼已久的改革终于落地,南疆军区某团火力营营长赵华在兴奋劲过后,蓦然感到深深的本领恐慌感袭来。
编制调整之前,赵华任某炮兵营营长已有2年时间,是全团公认的优秀基层主官。在他带领下,全营全面建设水平一直在团队独占鳌头,在各种军事训练比武考核中争得不少“彩头”。
这次改革,一纸命令,赵华所在的炮兵营整编为火力营。编制发生了大变化,人员经历了大调整,武器装备由相对单一变得多种多样,任务职能更是面临着新拓展。
这些,让原本信心满满的赵华,心里顿时没了底。他坦言,“不管是训练还是管理,早就形成了一套固定模式。如今,似乎一切都要从头开始。”
“找不到可比对的参照系,是最大的问题。”教导员刘峰说。新体制新编制下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如何抓训抓建犹如一张白纸,不知从何起笔。
某连指导员徐良红,觉得自己好像触摸到了能力“天花板”。他发现,从前管理连队都有章可循,连队调整后新情况不断,真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新体制编制下,对基层主官能力素质的要求与以往相比更高了。”某团政委李琳认为,对于组建的新型作战力量,现成经验少,迈出的每一步都异常艰难。
“连长、指导员带领连队骨干每天加班加点,就为了能让连队尽快磨合、尽快形成战斗力。”这是某连下士王俊峰对连队调整后的一个直观感受。
某新型突击车连指导员冯毅,最近也压力倍增。因所学专业不对口、训练上战士提出的问题无法准确解答,这让冯毅犹如热锅上的蚂蚁。
新疆军区某部传统上就是一支以92步战为主的轻型机械化步兵师
目前,这些轻型机步团已经转隶为中型合成团,装备了适合高原作战的新型突击车 图源:军网英文
某团汽车连指导员邱亚琦,在原单位任职时间较长,调整到新组建的连队任指导员后,一时间还难以适应。他觉得,即使是有几年的经验积累和岗位锤炼,面对新环境下的新问题,依然不够用甚至完全不管用。
“虽然难题丛生、步步是坎,但这正是基层主官探索前行的必经之路。”某团政委蒲城栋说道,内因外因交织,每天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让这些年轻的基层主官应接不暇。可仔细想想,这一大势所趋,逼出了他们的危机感、紧迫感,也未尝不是好事。
如何跳出固有思维,缩短新单位的磨合期,快速形成战斗力?如何在老装备与新装备转换中,提高实战化水平?如何激发基层主官的内在动力,激活“一池春水”?
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摆在面前,基层主官只有勇于面对、大胆尝试,才能一一找到答案。
能力捉襟见肘的背后,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因素
在许多基层主官眼里,调整转隶意味着个人工作的新起点。
改革如一面镜子,将营连主官的个人能力素质映射得格外清晰。
某团合成3营突击车连连长李斌,感觉问题主要出在自己的知识储备上。从军校学员到基层连队主官,李斌从未经历过一些新增兵种专业的系统培训,对新融合专业的指挥控制和训练组织的把握明显感到吃力。
由于缺乏相关的理论知识支撑,李斌在带连队、抓训练上一度困惑,“不知道该怎么走出原有套路和思路,把训练抓好、把连队带好”。
“给别人一碗水,自己得有一桶水才行。”李斌说,训练场上,对原本自己熟悉的专业能讲一讲,对一些陌生的专业,讲评时“心里直犯虚”。
部队转型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窘状,是基层主官能力素质欠缺的具体表现,这其中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因素。
“基层主官的主观能动性是有效破解矛盾问题的前提。”某团团长周斌说,若是基层主官干劲不足、动力不够,自身能力素质转型升级自然就不着急,单位建设水平也难以快速提升。
在某团教导员赵水平看来,影响基层主官能力的主观因素有很多:有的基层主官因年龄偏大、任职时间偏长,自认为在新体制编制下发展空间受限,存在着“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认为能力转型是后来人的事儿,提升能力素质的愿望并不是特别强烈;有的基层主官还停留在以往的“舒适区”,重行政管理轻新情况研究,将自己陷于琐碎的管理事务中不能自拔;有的基层主官则缺乏担当,存在犹豫观望心理,总等着别人先“迈步”,自己还是过去的思维,沿用着老经验、老办法……
某团警勤连连长郑连昆说,长期单一的认知经历,让少数基层主官将自己的发展路径设定在某一方向上,强调能力转型,往往对本专业的积极性高,其他方向的则兴致不高,甚至觉得没必要。
不仅如此,基层主官出现能力阵痛,也有其客观原因。某团政治处主任李冰认为,在原有的体制编制下,因为专业限制,部队难以大规模开展交叉任职,基层主官大多是“直线成长”,缺乏不同岗位任职的经历,遇上转改分流时,个人能力难以适应。
某合成营营长谢庭,也有自己的烦恼。他坦言,为了尽快形成战斗力,自己往往是围着日常工作转,在帮带部属上则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有时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某师政治工作部主任梁五一认为,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恰恰为各级主官能力素质升级转型提供了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