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布拖发布”消息,6月23日,四川凉山布拖县委、县政府组织召开布拖县深化移风易俗工作第一次视频调度会。截至当日,布拖全县上下共签订了2万余份治理高价彩礼、丧事大操大办、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深化移风易俗工作承诺书;已自愿解除“娃娃亲”399对,推行低价彩礼12对、丧事简办16起,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在6月17日布拖县召开深化移风易俗工作动员大会以来,全县多个乡镇已举办多场解除“娃娃亲”婚约协调会。
6月22日,布拖县洛底村于成功举办解除“娃娃亲”婚约协调会,现场解除孩童婚约11对。
在村支书日扯赤鬼的主持下,镇包村干部、村常职干部、驻村工作队、村民小组长,“娃娃亲”婚约双方监护人,“夫呷”(媒人)、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共50余人齐聚村委会坝子。洛底村“娃娃亲”婚约解约仪式采用“法、理、情”相结合的新模式,沿用了汉彝结合“四步走 ”程序调解。整个调解过程中村两委班子和村驻村工作队始终以中立的立场,做通一对对婚约双方家长的思想工作,并现场引导双方签订解约协议。
洛底村于举办解除“娃娃亲”婚约协调会
布拖县乐安镇6月21日也召开了深化移风易俗工作暨“娃娃亲”婚姻解除协议签订仪式。
仪式上,26对“娃娃亲”监护人现场签订退婚协议,并统一返还礼金66.6万,26对“娃娃亲”中年龄最大的16岁,最小的3岁,给付订金彩礼最高的6万元,最低的仅为9000元。参加仪式的阿库什日说:“感谢党委政府出台这么好的政策,以前听到有亲戚朋友结婚、去世,就感到一个头两个大,要凑“尔普”需要几千甚至上万元,现在好了政府要求我们现在只需要送300元礼钱就可以了,这为我们节约了很多钱,节约下来的钱我们就是拿来修房和改善生活条件,相信以后的生活会越来越好的”。
乐安镇召开深化移风易俗工作暨“娃娃亲”婚姻解除协议签订仪式
防止“为娶媳妇而返贫”,布拖移风易俗不是风俗的淡化,而是文明的进步
据《凉山日报》报道,布拖是拥有深厚彝族阿都文化的县域,而如今婚丧嫁娶中演变出的“歪风”,已丢失了民族传统风俗的本意。婚姻聘礼增速已远超民众可支配收入增速,陈规陋习严重降低了群众生活幸福指数。
今年4月以来,布拖县移风易俗工作专班小组经过2个多月的广泛调研,访问7573人、收集2.3万份问卷调查表后统计出这样一个数据:百姓仅结婚彩礼一项支出,就是年收入的几十倍。调查还显示,支付超过20万元以上彩礼的群众占比高达79%,而布拖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1.1万元。
专班组详细调查了解后得知,这些彩礼来源为亲戚众筹的高达74%,给农村家庭带来了极大负担——有的家庭男青年到了适婚年龄却“娶不起媳妇”;有的家庭“娶了媳妇就返贫”,甚至欠下巨额债务;有的家庭为娶儿媳,必须先嫁女儿,既物化了婚姻,也掏空了家底。
据调查,近年布拖县百姓办理丧事时,大量群众讲排场比阔气——有的攀比宰杀牲畜的数量,甚至大张旗鼓撒钱撒物,发名烟摆名酒,造成铺张浪费的不良社会风气;还有的群众席地就餐,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村容村貌差,“视觉返贫”等问题突出,严重影响群众生产生活。
此外,这也导致了“人情枷锁”加剧。近年来,布拖县“人情消费”愈演愈烈,礼金数额从过去的几十元,到如今少则数百元,多则上千元。在发放的2.3万份调查问卷中了解到,农村家庭每年随礼普遍在5000元以上,机关干部少则6000元,多则1万元以上。原本是“礼轻情意重”的人情往来,却演变成用金钱衡量感情。不少群众在“人情风”面前不堪重负,直接导致家庭开销增大、生活质量严重降低。
这一问题还事关社会治理成效。比如,养老问题愈加突出,高价彩礼成了拦住爱情、拴住亲情的高门槛,父母成为彩礼债务的承担者,间接导致了子辈对父辈的代际剥削,父母因婚致贫,养老缺乏经济支撑。
今年5月1日,《凉山彝族自治州移风易俗条例》正式施行,标志着凉山州移风易俗工作有了法治护航。
6月17日,布拖县深化移风易俗工作动员大会召开。大会解读了《布拖县关于治理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的意见》《布拖县关于治理丧事大操大办的意见》和《布拖县关于治理高价彩礼的意见》,安排部署移风易俗纪律保障和组织保障工作,签订了《布拖县深化移风易俗承诺书》和目标责任书。大会还向14支乡(镇)移风易俗志愿服务队、巾帼志愿服务队、青年志愿服务队授旗,并进行宣誓,还举行万人签名活动。
“我认为,移风易俗工作的落地实施,不仅减少了我们年轻人的压力,对我们民族来说也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特木里镇团委书记张龙在被选为布拖县深化移风易俗青年宣传队成员时,感慨地在自己的工作本上写下:“移风易俗不是风俗的淡化,而是文明的进步;不是女性的贬值,而是枷锁的打开;不是男性的解脱,而是责任的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