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人圈子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就是如何寄药回国,但从海外买药寄药同样阻力重重。与其他类别的药物相比,抗生素、退烧药短缺的可能性更高,它们售价低,市场长期投资不足,制药企业很少预防性扩大产能或储备。
撰文 | 燕小六
缺药正在困扰全球。
近日,美国最大的两家连锁企业西维斯(CVS)和沃尔格林(Walgreens)官网显示:“儿童退烧药缺货。”西维斯表示,线上、线下销售均限制每人每次两件。沃尔格林则称,限购缘于需求增加、供应遇到挑战,暂不限制到店购买量,但针对线上订单,每人每次限购6件。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专员罗伯特·卡利夫(Robert Califf)对媒体表示,很难从其他国家购药救急,因为北半球多国都在经历缺药、少药。
FDA近期多次公布药物短缺名单,常用的抗生素阿莫西林频频上榜。根据美国医院药师协会数据,今年10月至今,收到多个制药企业发出的阿莫西林短缺预警,相关企业分布在英国、以色列、瑞士等。法国、西班牙等国也受到波及。法国药监局警告,阿莫西林严重短缺或持续到2023年3月。在爱尔兰,9月时有180多种药品供应不上。
在英、德两国,夏天至今,胰岛素等糖尿病药物无法稳定供应。德国路德维希港有市民称,最近一个月很难买到常用胰岛素,不得不去医生处换药。
中国因新冠疫情延烧,部分地区推出退烧药限购政策。浙江杭州市场监管局要求每人每次购买退烧药不得超过3日量。湖北宜昌部分药店开始拆售,每人限购6-10片(粒)。广东珠海市民需凭身份证在线下登记购买,7天内仅可购1种药,且不超过6粒。
据《洛杉矶时报》等媒体报道,中国新冠病例激增后,全球多地华人或出于恐慌,开始囤药,或邮寄回国、驰援抗疫,导致当地药品不同程度缺货。
当地时间12月21日,新加坡卫生部建议公众按需购药,尤其不要大量购买儿童退烧药。当地屈臣氏称每人每次最多购买6盒Panadol(对乙酰氨基酚)。澳大利亚一些药店张贴中文告示:“Panadol限量,一人一盒”。
“这就是我说的全球一体化。如果中国出现问题,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早晚都会。”哈佛大学华裔公卫学者丁亮在社交媒体发帖称。
多国缺药
“这些天来在海外华人圈子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就是如何寄药回国。但这会儿从海外买药寄药同样阻力重重。北美入秋以来出现了异乎寻常的呼吸道传染病高峰,小儿感冒退烧药和和抗生素四处断货,美国一些药房连锁店最近采取了限购措施。”近日,现居美国休斯敦的自由撰稿人詹涓撰文称。
缺药贯穿美国的2022年,到春夏时节,缺药潮开始横扫欧美多国。加拿大药剂师协会信息显示,5月时,该国儿童常用退烧药持续不足,从婴儿使用的滴剂到儿童糖浆,再到普通的悬浮液等都缺。10月初,加拿大卫生局发布通知称,因为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新冠感染病例等“三重感染”增多,儿童退烧药需求空前,将限购两款儿童非处方退烧药。
加拿大卫生部数据表明,当下该国多达800种药物短缺,其中23种是关键药物,国家医疗系统面临重大风险。
美国因“三重感染”也自顾不暇。美国CDC数据显示,全美儿科医院的病床使用率接近80%。截至12月10日,该国儿童流感住院数已达到2009年至今最高水平。RSV住院患儿数是2018年至今最多的,同期,全美40%地区的新冠社区传播处于中或高水平。美国消费者保健产品协会解读,此前社交隔离、戴口罩等防疫措施很好地保护儿童,大幅减少呼吸道感染病例,制药公司因此减产。现在感染病例多了,药品供应需要时间、才能恢复。
“多类药物都紧缺。”进入12月以来,美国卫生系统药剂师协会(ASHP)多次报告。最近一份公告显示,多个治疗或预防甲乙型流感的奥司他韦产品缺货,涉事制药企业未说明原因。同时,治疗注意力缺陷的安非他命、生理盐水等十几种原料药短缺。10月时,协会还通告,部分地区阿莫西林告急。
阿莫西林属于青霉素类抗生素,用以治疗一系列细菌感染性疾病。入秋后,英国暴发A型链球菌疫情,感染者多为儿童和未成年人,较常用到阿莫西林。英国独立药房协会(AIMp)称,这一疫情导致阿莫西林供应吃紧,部分地区售价翻了四番。《每日邮报》指出,英国现时有9种抗生素库存不足,将临时允许使用仿制药及药性相似的替代药等。同样缺少阿莫西林的法国称,允许使用替代药品会增加11%的用药错误。
山德士(Sandoz)制药对媒体表示:新冠疫情带来的需求波动、生产能力受限、原材料短缺以及当前的能源危机,让我们短期内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局面。多家制药企业发布声明称,已经7×24小时地投入生产儿童退烧药。
“儿童退烧药柜台被洗劫一空。”12月中旬,美国芝加哥大学普利兹克医学院医学教育系主任威尼特·阿洛拉(Vineet Arora)跑了数家药店、超市,都买不到儿童退烧药,买不到体温计。她感觉不到政府和制药企业在努力。“2020年,我们都在囤厕纸,今年我们囤药。”
多地呼吁“不要囤药”
“优化二十条”“新十条”出台后,北京、广州、武汉多地出现感染潮,最常见的退烧药和感冒药售罄。
综合媒体报道,多数药企针对缺药,给出的回答是“挤兑”。过去2年多,按照抗疫措施的要求,中国多地严管退烧、止咳、抗病毒、抗生素等“四类药品”。很多药厂“四类药品”库存积压、怠于生产,药店备货不足,家庭日常储备少。防疫政策转向后,巨大的市场需求突然释放出来,民众出于恐慌、防范未然、实际使用等情况超量购药。同期,上游供应准备不足、跟不上,物流停滞,导致退烧药的生产、运输都出现滞后,由此造成巨大的供需失衡。
“澎湃新闻”称,地域分配不均,药品集中采购等,不同程度地影响着药品生产等感知。有药企人士直言:“如果能提前一到两个月给药企(准备),现在也不会这么被动。”
路透社12月15日报道,受中国疫情等影响,港澳台地区以及澳大利亚、韩国、日本,出现退烧药、抗原试剂盒等销量陡然增加。香港地区部分药店仍有少量退烧药零售,售价是原建议价的两倍。有些药店缺货已达月余,因为春节临近、运力受限等,短期内恐难补货。
香港九药房总商会副理事长张德荣表示,除油尖旺区外,香港地区药店普遍短缺解热镇痛药,或只剩少量存货。Panadol(对乙酰氨基酚)销量较平日增加2-3倍。部分民众是为中国内地的亲友购买,“有人一次买8-10盒,有的提出‘有多少要多少’。”有部分市民担心疫情反复,要囤药自用。
澳门同样缺药。澳门地区药监部门近日发布指引,限定消费者每人每次购买5盒新冠抗原自测试剂和1盒退烧药。当地新冠感染应变协调中心表示,特区政府已储备足够抗疫药物,有需要时会通过各种途径提供给居民,呼吁不要囤积药物、不要恐慌。
多名久居香港、澳门的市民告诉“医学界”,本地民众没必要囤药。“如果是感染新冠,向政府报告就能拿到抗疫包,里面有口罩、抗原检测试剂和退烧药。”香港和澳门的地方政府还表示,医院药物储备量充足,民众就医生诊断后就能取得药物和相关治疗。
或迎来今年第三波奥密克戎疫情的中国台湾地区发出呼吁,称其正面临保障本地用药的挑战。12月22日,台湾地区“卫生福利部部长”薛瑞元称计划限购退烧类成药。若民众继续大量囤货或代购,还将实施“暂时性实名制”。他指出,已要求药厂优先处理医疗机构订单。“食药署”署长吴秀梅称,当地储备的对乙酰氨基原料药,足够生产供10.6个月使用的成药;布洛芬原料药够生产5个月的成药,“只要正常使用,绝对够的”。
美国、加拿大亦有类似的“不囤药”规劝。12月中旬,加拿大卫生部称,已从海外紧急购入近200万份儿童用退烧药。按人手一份推算,1/3的14岁以下儿童能吃到药。其国内制药企业在加班加点生产,一家药品生产商的11月产量翻了一番。
即便如此,很多加拿大父母仍称买不到儿童药。加拿大药剂师协会发言人、电子刊物总编辑巴里·鲍尔(Barry Power)认为,父母恐慌性购买、储存,或加剧缺药问题,父母“不要超量购买”。
美国消费者保健产品协会提示,美国部分地区的退烧药、阿莫西林短缺或持续到2023年初。“如果购买数量超过民众实际需要,而且每个人都这样做,肯定会有人买不到。”罗伯特·卡利夫说。
药品生产全球化,脆弱的链条
美国参议院多数党领袖查尔斯·舒默(Chuck Schumer)称,药物短缺是暂时的、属于供应链短缺。范德比尔特大学医学院预防医学和传染病学教授威廉·沙夫纳(William Schaffner)持同样观点。他认为,药品生产商有库存,只需迅速送到零售点。他建议民众致电不同地区的药店,了解药物储备情况。
CNN表示,美国经常会遇到商品短缺,和库存、工厂短期停工等有关。今年还一度出现婴儿奶粉供不应求等。CNN援引美国医院药师协会近22年数据,认为今年美国的药物短缺处于中位水平,低于2019年第二季度报告的“缺药最高纪录”。
但美国儿科学会儿科医生兼发言人乔安娜·道尔格夫(Joanna Dolgoff)认为缺药现象会维持数周或数月,“几乎每个人都在生病,每个人都需要药物。制药企业无法满足如此高的需求。”
“缺药现象并不新鲜,”欧盟制药集团秘书长Ilaria Passarani于今年夏天告诉“欧洲新闻台”,过去七八年,不少国家陆续出现药物生产、流通等问题。主要驱动因素是“药品全球化”,药品生产被分割为多个环节、在全球多地进行。供应链中任何一环发生改变,都可能影响最终供给。VICE传媒2019调查发现,英国脱欧后,一度出现14种精神保健药物供不应求。
2021年至今,新冠大流行对全球供应链产生深远影响。德国《经济周刊》称德国就是典型。该国2/3的解热镇痛原料药来自中国和印度。美国新闻网站“POLITICO”称新冠防疫影响全球70%的海运入境港口。疫情暴发的最初一两年,德国抗生素、退烧药、止咳糖浆等生产、供应持续不足。
2019年,美国FDA药物审评研究中心主任珍妮特·伍德考克(Janet Woodcock)告诉国会,全球40%的原料药都来自中国,美国人吃药高度依赖中印两国。“对话”2020年3月数据显示,一方面,美国75%-80%的原料药进口自中国、印度。印度是美国除本土之外,拥有经FDA批准制药厂最多的国家。但印度制药离不开中国。比如生产Panadol、阿莫西林和布洛芬时,印度几乎100%使用中国的原料药。
韩国制药也依托“中国力量”。《韩国先驱报》12月报道,部分感冒药生产企业已经感觉到货源压力。韩国于12月1日调高感冒退烧药售价,以期稳定供求关系。
“中国打个喷嚏,普通美国人就会感觉到。这就是全球供应链。”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凯瑞商学院副教授阿德戈克·奥克(Adegoke Oke)表示。
“欧洲新闻台”认为,战争或是压垮德国药品供应的最后一根稻草。“一些制药工艺会用到小麦提取物。受战争影响,德国小麦供应链中断2-4个月。”德国《经济周刊》6月报道,周边国家如法国、奥地利等,基于德国经历提出将援助制药企业,在本国建立或扩大抗生素、退烧药等生产线,以减低对全球供应链的依赖。
美国哈德逊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汤姆·杜斯特伯格(Tom Duesterberg)认为:“事实证明,全球供应链非常脆弱,必须使其更具弹性。重焕复原力的有效途径,是将关键产品的跨国生产转移回本国,但这无疑不利于全球化进程。”
“欧洲新闻台”指出,不要忘记制药企业的逐利性。CNN报道称,“多数消失的药物都是价格低廉的仿制药。与其他类别药物相比,抗生素、退烧药短缺的可能性更高,它们售价低,市场长期投资不足,制药企业很少预防性扩大产能或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