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新华社发布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重点对科技、金融、数字经济、乡村振兴、老龄工作等领域进行改革。
其中:重点提出,要精简中央国家机关人员编制,精简比例为5%。同时,改革设置了5年的过渡期。这也就意味着,此次改革以后,机关人员编制将得到进一步优化。
中央国家机关都带头精简了,各省市县是不是也得精简了。也必须精简,地方财政供养人员与财力负担的矛盾尤为突出,一些地方可能不是减5%的问题,或许要更多。这次也是个很好的机会,乘此东风,把棘手的难题解决了,就会轻装上阵,充满信心,实现高质量发展,就会全面落实。
按照公布的改革方案:“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人员编制统一按照5%的比例进行精简,收回的编制主要用于加强重点领域和重要工作。对于精简后少数部门超编问题,给予5年过渡期逐步消化。”
首先编制精简5%,根本目的就是提高效率,减少人工,成本虽然不是主要的,但是影响深远;现在很多办事大厅,能机器办理,就无需人工,而且效率还高一些。
国家行政机关编制精简5%,许多体制内的人现在开始慌了,哪些人最容易被裁减呢?
1、躺平式干部编制
这类人工作得过且过,对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上推下卸。遇到急难险重的任务挑三拣四、讨价还价,甚至以各种理由推脱。满足于开会了事,贯彻落实没有下文。把说了当作了,把做了当做成了,实则是只喊口号“唱空城”。“表态”之后无“表现”,服务群众靠“表演”,面对群众诉求满口承诺,开的却是空头支票。平时不言不语,有事一问三不知,见到工作“两手一摊”,碰到问题“两眼一黑”。
所谓是精神懈怠,能力不足,对单位工作不仅无益关键时候可能会帮倒忙。所以建议精简这类人员的编制,用到招录一批能干工作、肯干工作的新人上面。
2、长期吃空饷的人员
这一类人有的是领导的亲戚或子女,凭借关系进入部门单位,虽然占着编制,领着正常的工资和福利,但是长期不上班。
有的不满足于单位目前的现状,未经组织人事部门批准,擅自经商办企业或在企业兼职,一人领取双份工资。
有的因为有事或者身体原因,长期请假不回单位,也不办理请假手续。
这些人所谓“占着茅坑不拉屎”,尸位素餐,不仅对单位工作没有任何贡献,对单位其他人员工作积极性影响极大。建议精简这些人员编制,用到其他重要职能部门。
3、犯了错误而未开除公职人员编制。
这一类人要么贪污腐败,攫取国家和人民钱财,权钱交易。要么作风有问题,婚内出轨,权色交易。
部分人并未开除公职,降级处理后继续领着单位的工资福利。这类人可谓是害群之马,继续留在单位,也是一天瞎转悠,不被安排重要工作,安排了也不会上心去做。
建议精简这类人的编制,斩断他们的后路,让贪官坏官不敢贪、不敢腐。
4、部门职能弱化人员编制。
一直以来,有一些机关单位的职能非常弱化,基本上是可有可无的存在,或者说职能重合,造成机构人员多,工作效率却提不上去。
这次机构改革,部分职能部门进行整合后,一些职能弱化的部门将会合并,人员编制会精简,同一个部门内,也有一些职能弱化的内部机构,也会进行裁减整合,建议对这些部门或内部机构的人员编制精简,用到其他重要位置和领域。
5、退居二线人员编制。
有些干部年近退休,认为自己“船到码头车到站”,学习教育请假缺席,重要会议他人代劳,政策落实不闻不问。
这一类人基本上在单位没什么干劲了,他们也没有什么价值利益,对社会也做不出什么贡献。有些虽然长期占着办公室等其他单位资源,却不来单位,有的虽然还在单位上班,也就是种种花、养养草,和其他无事可干的人聊聊天,基本上是混日子,所谓“当官不为民,不如回家种红薯”。
对于这类人,建议精简编制,让他们提前回家种红薯。
总之,这次机构改革先从中央党和国家机构开始精简编制,接下来省市县各级党政机构同样会掀起高潮。
精兵简政、精简高效,这是需要壮士断臂,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的勇气和决心。不过总而言之,这次机构改革利国利民,最终都是为了建立一支干练的为人民服务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