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也红桥,思也红桥,梦也红桥,醒也红桥,林鸿的七首诗中就一连提到七处红桥,似乎红桥已刻骨铭心地留在他的生命中,这使张红桥为自己的痴心苦盼感到一丝慰藉。然而,当她细细品味那阙“摸鱼儿”时,总觉得开头那句“记得红桥,少年冶游,多少雨情云绪”中透出几分轻漫的心思,似乎把她张红桥当成了路柳野花,聊取一时之乐。张红桥本是大家闺秀,命运摆弄,使她不得不随姨母曾经周旋于宾客之间,有了似妓非妓的身份;正因为这种特殊的生活经历,就造就了她特殊的心态,她怕别人误把自己认作是随意抛撒春情的风尘女子,所以当初她倾注感情时是慎而又慎的。对林鸿,她付出的是一片纯真的痴情,在付出感情的同时,她也幻想着把自己的一生都系在了他的身上。现在,从林郎的诗词中,她把握不了他的想法,似乎满是相思,却又只字不提他们的前景,是不是打算就此而止,一切不再有后文?张红桥陷入了深深的迷惘之中,各种可怕的结局在她脑海中回旋,心乱如麻,茶饭不思,不久就忧虑成疾,倒卧床榻,数月之后,竟然芳魂飘散,长逝不归。
林鸿到京城后,在昔日岳家的提携下,谋得了一官半职。岳家见其孤身一人,就劝他在京续弦,林鸿只好把在闽县钟情张红桥的事情,前前后后讲述了一遍。岳家根据他的描述,认定张红桥属于迎张送李的烟花女,不宜娶为官家妇,因而规劝林鸿剪断这上情缘。林鸿受人言左右,曾也一度想忘却张红桥,只把闽县那段甜蜜的日子当成是一枕香梦。无奈春去春来,红桥的影子总是萦绕心头,那份爱的确刻骨铭心,无法忘怀。于是,在春暖燕回的时候,他又踏上离别一年的故土。
林鸿心喜意切地来到红桥西畔的张家,只见院门紧闭,门庭寂静。急忙叩门,迎出来的只有满脸悲沧的红桥姨母,寻问之下,才知伊人己在一月之前因相思之苦而病故。林鸿惊悲失色,捶胸哭泣,然而一切都为时已晚,留下的只有自责和永远的悲哀。
检点红桥的遗物时,忽见她床头的玉佩上系着一封信缄,折看一看,里面有一副诗笺,上面写着半阕“蝶恋花”:
记得红桥西畔路,郎马来时,系在垂杨树;漠漠梨云和梦度,锦屏翠帽留春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