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标题

背景:
阅读详情

机器人养老 离我们还有多远?

日期:2025年03月08日 20:50 来源:中新经纬 作者:佚名

养老机器人规模化应用还有多远?

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

陪伴型机器人

可能在(未来)三年左右进入家庭

能对失能半失能老人进行护理的机器人

有望在(未来)五年左右进入家庭

机器人养老要成现实了?

今年全国两会会场内外,智能机器人备受关注。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

最新人口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3.1亿人,占全国人口的22.0%。预计到2035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当下,全国养老护工缺口达550万,机器人可以“顶班”,减轻社会和家庭对老年人的照料负担,支持老年人享受独立的高质量生活。

其实,机器人“养老”已经“照进现实”。

江苏无锡一家科技企业研发的“大头阿亮”智能养老机器人,能随时关照老人吃药、吃饭和休息,还能播放新闻、帮忙网购;北京为700多户老人配备养老机器人,能叫家政、紧急呼救;各地养老院也纷纷引进机器人“上岗”。“养机防老”的时代正在走来。

从产业基础看,我国发展养老机器人已经具备成熟的条件。5G、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AI芯片、传感器、伺服电机等关键零部件也日渐成熟。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年中国养老机器人行业全景图谱》,2024年,中国养老机器人的市场规模约79亿元,未来五年将会以15%左右的复合增长率快速增长,预计到2029年将会达到159亿元。

刘庆峰:养老机器人端茶倒水只是第一步

“预计3年时间左右,养老机器人将走进家庭,端茶倒水是第一步,未来还将承担陪伴、健康监测等任务。养老机器人要像专业护工一样为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护理服务,可能需要5年左右时间。”6日,在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讯飞医疗董事长刘庆峰接受中新经纬采访时表示。

近日,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正式发布由我国牵头制定的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IEC 63310《互联家庭环境下使用的主动辅助生活机器人性能准则》)。

该项标准依据老年人生理和行为特点,为各类养老机器人的产品设计、制造、测试和认证等提供基准,将引领全球养老机器人产业健康发展。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预计2050年全球60岁以上人口数量将达21亿,其中包括4.26亿80岁以上的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老年群体在感知、体力和认知等方面,将不同程度地出现功能衰减甚至失能。养老机器人的出现不仅可以减轻社会和家庭对老年人的照料负担,还可支持老年人享有有尊严的独立居家高质量生活。

刘庆峰表示,随着具身智能的发展,灵巧手、伺服马达及关节控制技术的快速进步,AI陪伴机器人进入家庭时代正在快速到来。他认为,养老机器人可能成为万亿级新兴产业。

医疗也是AI重点应用的行业之一。在刘庆峰看来,AI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尽管现有的开源模型能通过患者的症状来推测疾病,但在医疗领域,AI的定位应该是“医生的助手”,能够辅助普通家庭判断用药安全、初步分析身体不适的可能病因,或提供挂号建议,起到“导诊”作用。

能不能把价格“打下来”?

尽管前景广阔,养老机器人普及仍面临不少门槛。比如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机器人决策失误时的责任归属等。

当然,未来养老机器人若要“飞入寻常百姓家”,还得把价格“打下来”。目前,宇树科技的G1人形机器人,售价为9.9万元;H1人形机器人的售价,则为65万元。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张云泉表示,养老对服务精细化和个性化、产品安全性和便捷性要求高,导致机器人研发投入较高,普通家庭难以承受价格并享受服务,反过来导致技术研发难以深入。

同时,养老机器人是复杂技术综合体,其自身实现“感知—决策—执行—反馈”的自闭环还需要技术突破,尤其是需要广覆盖的数据、充足的算力,以及AI+人工协作的智能算法。

更深层的挑战可能在于情感替代的尺度。比如,标准化的机械手臂能否感知独居老人深夜的孤独和欲言又止的沉默?在提升护理效率的同时,如何守护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这都是发展机器人养老必须思考的问题。

但不管怎样,有一点毋庸置疑:未来养老市场,将会被AI加持下的养老机器人重新定义。机器人养老,你我皆可期待。

综自中新经纬(常涛、周奕航)、央视网、大众新闻、央视新闻等


本文地址:https://www.24fa.com/n116393c26.aspx,转载请注明24FA出处。
| lantu |
标签:
评论: 机器人养老 离我们还有多远? - 网民评论 全部评论 0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周热门
    • 今日热门

    首页 焦点(3678) 热点(2648) 新闻(13274) 国际(5323) 娱乐(4677) 视频(131) 综艺(1809) 影视(3432) 音乐(2082) 民生(3804) 行业(346) 财经(1701) 股票(365) 时装(9) 商机(19) 女性(424) 男士(75) 美容(44) 时尚(30) 珠宝(40) 饰品(28) 品牌(12) 保健(59) 健康(271) 养生(105) 医学(365) 母婴(113) 亲子(56) 旅游(407) 购物(11) 美食(59) 创业(90) 社会(9940) 观点(1026) 房产(1138) 汽车(297) 家居(21) 安防(40) 环保(57) 科技(656) 展会(4) 数码(215) 足球(222) 体育(1078) 教育(1399) 高校(1667) 法制(2226) 军事(550) 游戏(260) 小说(856) 美女(19928) 欧美(32) 运营(18) 网络(406) 读书(294) 励志(178) 灵异(52) 奇闻(160) 趣闻(180) 历史(364) 人物(93) 星相(383) 艺术(46) 两性(320) 情感(152) 文学(300) 武林(261) 道教(62) 佛教(147) 广州(134) 地区(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