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这个字,意思是特别的,专门的。
但用在蒋依依姐姐这事儿上,这个“专”就有点变味了。
一个表演中专,怎么就“专”进了协和医院的大门?
这事儿是从一位博主的爆料开始的,挺猛。
说童星蒋依依的亲姐姐,名叫蒋依侨。
她的学历,是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的表演专业中专。
这学校名字,一听就很有艺术范儿。
但跟救死扶伤、研究高深医学的协和医院,感觉上是不是隔着十万八千里?
可爆料却说,蒋依侨就在协和医院上班,而且似乎还是带编制的那种。
协和医院是什么地方?
那可是中国医学界的殿堂级存在,是多少医学博士、博士后梦寐以求,挤破头也未必能进的地方。
一个表演专业的中专毕业生,是如何完成这惊天大“跨界”的?
这事儿一出来,网友们立马就炸锅了。
大家想不通,也觉得不太公平。
《大学》里有句话说得好:“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意思是说,万事万物都有根本和枝末,事情都有开始和结束,知道了这先后的次序,就接近于理解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这协和医院选人用人,总得有个先来后到,有个基本门槛吧?
这个“先后”顺序,是不是有点让人看不明白了?
爆料里还提到一些细节,比如蒋依侨入职时可能走了“应届生”通道。
但她的年龄,又似乎和通常意义上的应届生不太符合。
这里面的“道道”,普通人确实弄不清楚,只感觉水面之下,可能不那么平静。
有人顺藤摸瓜,找到了蒋依侨的社交账号。
看照片,生活确实是光鲜亮丽,岁月静好的样子。
这种光鲜,和她那个中专学历背景,再对比协和医院那高不可攀的门槛,反差实在太大了。
这让很多人心里更不是滋味,觉得有些好资源、好机会,似乎天然就和普通人绝缘。
这不禁让人想起汉朝时候的“举孝廉”制度。
本来是为了选拔品德好、有才能的人出来做官,初衷是好的。
孝顺父母、清正廉洁,这样的人被推举出来,为国家效力,听上去多美好。
可后来呢?
慢慢就变味了。
成了那些官宦世家、名门望族子弟们垄断上升通道的工具。
不管你是不是真有才学,只要家里有背景、有关系,就能被“孝廉”一下,轻松当官。
当时民间甚至流传着“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的讽刺歌谣。
意思是推举出来的秀才,可能连字都不认识;推举出来的孝子,可能连爹妈都不赡养。
真是莫大的讽刺。
历史好像总在某些地方,踏着相似的节奏。
如今的各种招聘、引进,规则定得再好,如果执行起来走了样,那好制度也可能变成某些人的“专属通道”。
《庄子·逍遥游》里也说:“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水积得不够深厚,就载不起大船。
这说的是基础、是实力。
协和医院这样的“大舟”,需要的自然是足够“深厚”的学识和能力来承载。
这表演中专的学历,够不够“厚”,能不能“负”起协和岗位的这艘“大舟”?
大家心里都有个问号。
当然,目前这些还都只是网上的爆料,协和医院官方还没出来说话。
事情的真相到底如何,我们还不能完全下定论。
或许蒋依侨确实有过人之处,是我们不知道的特殊才能。
又或者她所在的岗位,要求确实比较特殊,不需要高学历的医学背景。
这些可能性都存在。
但公众的疑虑是真实存在的,大家对公平、公正的渴望也是实实在在的。
尤其是在“协和”这两个字自带光环和信任度的地方,人们的期待值自然会更高。
毕竟,那里面关系到的是健康和生命,容不得半点马虎和疑问。
阳光之下,愿每一份努力都不被辜负,每一个机会都名副其实。
原标题:协和“4+4”后续:博主爆料蒋依依姐姐表演中专毕业,在协和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