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梳子姐 神州观察
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星夜赶考场。
上一个星期日,2022年国考公共科目笔试正式开考。
对200多万报名参加国考的人来说,清闲不得、放松不得。
212.3万人通过资格审查,他们将角逐3.12万个岗位,平均约68人竞争1个岗位,难度可谓天下第一。
本次国考最大亮点岗位仍是西藏阿里地区邮政管理局“一级主任科员及以下职位”,报录比接近两万选一。
正是因为不限专业、不限工作经验、不限政治面貌,才让这两万“报国无名”者有了参加考试练手的机会。
至于考完之后会不会去高原扎根,估计没人认真考虑过。
国考为什么那么热,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钱玉英教授给出的答案有两条:
一是公务员发展前景广阔,二是公务员考试公信力强。
发展前景到底有多广阔,谁也给不出答案,公信力强也不是理由。
重要且现实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抱上稳稳当当的铁饭碗。
残酷的就业压力,让“稳定压倒一切”成为最刻骨铭心的教训。
公务员到底有多稳定,有统计数据显示,每年仅有0.05%的辞退率。
这意味着,每万人中只有5个被组织抛弃。
只要不犯糊涂踩红线,就不用担心失去基本保障。
相比每天车旋轮转打拼谋生的人,稳定确实是最大的福报。
大企业在裁员,中小企业在挣扎过冬,有工作的加班熬夜,没工作的焦虑惆怅。
前几天,格力突然宣布实行双休,评论区里有人激动地喊出了“董明珠万岁!”的口号。
周末双休、8小时工作制、带薪休假,能保证这些基本福利的,离开体制何处可求。
除国家机关提供的3万公务员岗位,从2021年看,各省市还能提供大约15万岗位,加起来18万个铁饭碗对上千万毕业生来说简直杯水车薪。
进不了公务员队伍,退而求其次当教师也成为香饽饽。
据各个机构预测,2021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人数将达到900万+。
双减之后,教培萎缩,那么多人报考教师资格证,目标愿景再明确不过,也是为了一个踏实稳定。
毕竟,“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水平”白纸黑字写进了红头文件。
如果进不了公务员队伍,当不成教师,进国企也是不错的选择。
哪怕在国企的卷烟车间上班,也比写字楼里打卡有安全感。
今年,河南中烟一线生产操作岗招录了135人,30%是硕士学历,不少来自“985”“211”或“双一流”高校以及海归。
《2021中国重点大学应届毕业生求职状况报告》显示,受访的211、985高校毕业生中,79%首选最愿意的工作去向是国有企业。
现实却是,社会就业中的80%岗位是民营企业创造的,剩下20%才是吃皇粮的。
人人都想吃皇粮,皇粮从哪里来?
天上不会掉馅饼,财政供养来自于税收、来自于公共财政。
2022年国考计划招录的3.1万名公务员中,2万人扩充到税务部门,占比接近三分之二。
扩张税务部门,释放出的信号再明显不过,那就是加强监管,搞好征收,稳定财源。
2021年前6个月,全国税收收入100461亿元,同比增长22.5%。
其中,个人所得税同比增长24.9%。
虽然税收上去了,但公共财政的日子并不好过。
31个省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只有上海出现财政盈余,其余30个省市均存在收不抵支问题。
压力最大的河南、四川、云南等省,收支缺口都在2500亿以上。
河南、江西、广东等地已经开始向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教师追讨发放的奖金,清退绩效奖励。
据说,长三角有的省份还成立了降薪办。
政府在过紧日子,公务员的待遇当然也需要跟着相应作出调整。
今年两会上,陕西省政协副主席李冬平建议,对人口低于10万的小县进行合并。
合并县城最大的好处是可以精兵简政,节约并减少人头开支。
李冬平举例说,某县2019年常住人口3.02万,地方财政收入3661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高达8.65亿元。
这些钱居然供养着120余个行政事业和社会组织,总共6000余人。
合并县城就意味着精兵简政,精兵简政就等于减轻社会负担,这个道理再简单不过。
安阳狗咬人闹剧结束后,全市召开了党员干部大会,共有1.3万人参加。
一个不到550万人口的内地城市,怎么养活这一万多人?
浙江嘉善县经信局副局长梁国忠落马后算了一笔账,他如果顺利退休,活到85岁,能够领到375万元退休金。
这375万白花花的饷银,需要多少纳税人的血汗。
一边是不堪重负的财政负担,一边是趋之若鹜的考公大军。
年轻人的梦想和社会创造力,均消耗在这惨烈的内卷之中。
今天奔赴考场的那200多万考生,他们的选择并不值得祝福。
无论谁将成为幸运的3万多人,都是一边成就自己,一边埋葬自己。
成就的是俗世功名,埋葬的是纯洁理想。
一入侯门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出淤泥岂会不染,濯清莲安能不妖?
不为五斗米折腰,已成为遥远的传说。